关于OPPO 和 vivo 手机的核心价值分析介绍

描述

质量、稳定性、需求分析能力。

从R7的“充电五分钟”到“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比一些莫名其妙的“国民手机”、“青年良品手机”,更抓到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整合资源的能力。

还是用这张老图,你会发现,截止到现在,手机的研发、设计、验证、制造、销售,售后全部都是自己的,这大概是从蓝绿厂开始做手机到今天,逐步构建起来的。

质量

全是自己的有什么好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的企业成功的公式:

工作的结果=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最重要的是什么?思维方式。

蓝绿厂用了这么多年,把整个链条都搞成了自己的,各个环节一致的目标,企业赚钱,他们也跟着赚钱,除此之外,给供应商也留一口汤。不像一些互联网手机,众多代理,代工厂,心怀鬼胎,某些环节出了差异,然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告诉供应商,加入他们的“生态圈”吧,把你的赔本卖给我,你加入了,可以共享生态。很多供应商只是一个加工厂,加个鬼的生态圈。

说下蓝绿厂的发展模式吧。

功能机时代就不多说,功能机时代人家已经是国产手机卖价最贵的。这是很好的沉淀。

2010年~2012年,这段时间有个背景,手机厂家的调整期,以北京为首的国际巨头,moto、Nokia、Sony、甚至天宇都开始下滑,市场出现大量的空缺,以及资源。

以深圳为首的山寨机起家的那些手机公司,在研发转型中力不从心,倒闭,衰退。比如:朵唯、奥克斯、亿通等。市场上也有众多人才资源。

深圳和北京这俩地方的手机发展是不一样的,深圳以华强北为中心,以硬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帮手机从业者,在当时手机火热的年代,硬件产品很容易缺货,在缺货的情况下,这帮人极力压榨现有的硬件零配件,所以坊间传说蓝绿厂的神优化,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有这种习惯,压榨硬件的所有性能。

北京以中关村为中心,以软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手机从业者,产品大部分代工或者外包,高端的代工厂有***仁宝、新加坡伟创力、中低端龙旗、闻泰等代工起来的厂家,自己主要负责手机软件核心部分。所以之前坊间说MIUI各种贴心。这也是不同手机圈的各种贴心。

但是天然的缺陷就是,没自己的工厂,无法把硬件的性能压榨干。

想一下,工程师设计好资料,板子发出去,收到板子后,直接在自己工厂就能进行验证,还是说把板子拿到代工厂(可能不同代工厂还要进行抢项目)进行验证,哪个能更充分验证?

从产品上就可见一斑。

蓝绿厂:

手机的超薄性,手机结构寸土寸金,每削弱0.1mm,整个物料要求就提升一个级别。

以偏光片举例,2012年的偏光片,极限厚度是多少?0.22mm,而且这个,只有日本nitto可以做出来,采购日本偏光片极其麻烦,本身价格就高的离谱,还要再加8%的关税。从那之后,日本偏光片厂家每一次刷新厚度,蓝绿厂都是国产手机里第一个用的。

小米手机,每次必讲的MIUI,各种更新

再2011年~2013年之间,Android版本快速更新,从1.6到4.4,每次更新几乎是一个新的软件设计。所以在这个时候,以软件优势的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快速的成长。

然而到2014年之后,Android版本改动不像之前那么大,软件的优势逐步减弱,硬件的优势就起来了。

所以开始全民关注新的卖点:HIFI、拍照、闪充等。

整个回到了蓝绿厂的主场。

然而在这几年,蓝绿厂在发展什么,整合资源。

厂房,设备重新更新,举个简单而且必不可少的设备,流水线。

中间那段绿色的,手机就从这里流出来,员工就这样操作,但是在2011年~2014年,手机逐步增大,流水线设计多少合理?

如果规划不好,手机一旦更新规格大小,整个厂房要重新规划。

这时候,自建厂房设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内部可以充分的和规划人员沟通,在项目规划前期,基本上就把设备的能力,和研发人员的需求就统一起来,保证在设计前端,不会给后面生产留炸弹。所以代工厂做的手机在自己工厂痛苦的产能爬坡,蓝绿厂自建工厂两次小批量跑完就能量产铺货了。

而且同时,自己厂房的三大部门“生产、”"计划"、“品质”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博弈过程,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如果有人在制造业做过,你会有印象,这几个部门天天吵架。

生产部:目标不停线。最不希望的就是品质喊停。

品质部:保证产品品质。最不希望的就是生产只顾做货,不管良率

计划部:保证产品的出货。最不希望的是达不到产能。

三个部门负责的内容相互独立而又矛盾。因为都是自己的,往往会权衡大局,三方在某个环节达成一个妥协。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思维一致”。所以手机质量来讲,整体稳定,不会说动不动就中奖,或者拼人品的事情。

或者说,一致性很好,一致性的优势,这是线下销售必须具备的要求。

如果线下挑手机,让导购给你拿三五部同一型号的手机,拍照效果,色彩显示,几乎是相同的。

然而代工厂做手机呢,也是有这些部门,但是当用户天天在微博上喊着要现货的时候,这时候一切以先出货为目标。所以很容易出现手机质量的不稳定。

人力资源。

还是华南手机圈和华北手机圈的文化区别。

蓝绿厂在扩张中,收割的是当年一些小厂,山寨机等的人员,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依靠MTK平台太严重,所以在2011年~2013年那个时代,说把自己的研发人员全部裁光,重新招人,而且深圳人才市场还得要有那些高手,所以只能全部重新培训学习。

小米在扩张中,收割的是当年moto、Nokia等国际厂商的员工,本身研发能力就相对强,现成的人员令自己能快速占领市场。

但是,2014年之后,当手机行业稳定之后,蓝绿厂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最大的优势,人员的稳定。

蓝绿厂的高薪高福利,东莞长安的低房价。

如果去过东莞长安,以蓝绿厂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到处都是他们的宿舍区,每天自己的厂车接着自己的员工上班。有些高端公寓,整栋楼包下来,自己派保安进驻管理。

这优异的条件给企业带来了:员工的稳定。甚至不光研发人员的稳定,包括产线人员的稳定。

你希望你的手机来自于一些熟练老员工那里,还是一些刚上岗的新员工那里?

所以在2010年~2014年之间,蓝绿厂把整个厂房,设备,人员,售后,渠道(渠道很多人讲过,这里就不讲了)全部搞定,整合起来。

正所谓讲的“木桶效应”,全部是长板。

这是不是核心价值?

整个基础建设已经做好了,剩下等是什么,等风来咯。

从2016年开始,两家快速的爆发,也不是没有原因。

最大的原因,资源的缺货。

手机价格的降低,最大程度上,是资源产能的过剩。

芯片过剩,面板过剩。

但是到2016年出了什么事情,芯片的大幅度供不应求,手机上的传感器快速增加,都需要Driver芯片,尤其是指纹的爆发,双摄的开始,晶圆厂就那几家,产能也没怎么增加,晶圆厂纷纷做指纹、双摄(sensor面积大一倍),因为利润高,所以造成手机其他芯片的缺货。

面板呢,2016年面板的涨价是极其激进,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以2015年的买电视的价格,在2016年能买到同尺寸的电视吗?

面板前期价格直线下滑原因是因为产能大,一些国产面板厂家投入大量的设备,拉低面板的价格,导致国外面板供应商大幅度,国际厂家纷纷关停产线,市场造成严重缺货。


 


 

所以这个时候,蓝绿厂的机会来了。

一方面长期注重产品良性循环,手握大把现金(学过会计的,老师一定教过你“现金为王”吧)

另一方面,老牌厂家的市场经验和判断力。当别人还在听到A公司涨价,于是要B公司报价来回反复的时候,蓝绿厂直接把钱丢过去,让保证自己的产能了(当然这个也是和供应商长期合作关系,长期给供应商一定的利润,而不压干供应商的利润换来的产能,所有加工厂都一样,先做有钱赚的,大家也要活下去)。

当市场上别的手机都买不到,你让消费者怎么换手机?

说实在的,2016年,是互联网手机全面缺货的一年,如果抢过手机的,可以自己对比一下。

在如今安卓版本稳定的年代,软件的差异化越来越小,甚至有些功能蓝绿厂还会早出现。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硬件的稳定性和差异化。

然而硬件的稳定性,这正是蓝绿厂的强项。

一部手机,如果有点卡,家人可能会觉得正常。

但是,如果用几天就听不到声音,信号不好,这个手机就会被判入差的行列。尤其是沉默的大多数,不会花太多时间在玩手机上的用户。

经过去年的一波刷新,蓝绿厂一下子就在各个环节里曝光率多了很多,甚至有一些妖魔化趋势。

但是实际上,今天蓝绿厂的成功,长期整合内部资源的成功。

很多企业管理也是这样,在行业不好的时候,就是整理内部管理的时候,等到机会一来,企业的发展就是一日千里。

这年头,也别动不动说人家傻,各种泼脏水,手机行业尤其是供应链里,用蓝绿厂手机的不少,因为用料他们都清楚。

来知乎了解点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对自己不吃亏。

有些用户目前还是学生,个人的建议以后如果进入公司工作,一定要正视对手的成功,无论是企业对手,或者对手同事,把对方的成功过于归于运气或者其他方面,对你个人来讲,会很不利。

分析企业成功从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有三重境界。

第一,人家成功了,你能看懂人家是如何成功。

第二,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你看懂人家未来是否成功。

第三,公司制定战略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人家未来是否成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