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单片机驱动LED和数码管与LCD显示的详细资料说明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本节我们简要的讲一下单片机显示的相关技术包括发光二极管,lcd,8段数码管

1、什么是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在日常生活电器中无处不在,它能够发光,有红色、绿色和黄色等,有直径3mm、5mm和2×5mm长方型的的。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发光二极管也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也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即只有接对极性才能发光。发光二极管符号比一般二极管多了两个箭头,示意能够发光。通常发光二极管用来作电路工作状态的指示,它比小灯泡的耗电低得多,而且寿命也长得多。用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构成电子显示屏,证券交易所里的显示屏就是由发光二极管点阵构成的,只是因为各种色彩都是由红绿蓝构成,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以前还未大量生产出来,所以一般的电子显示屏都不能显示出真彩色。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一般和它本身的颜色相同,但是近年来出现了透明色的发光管,它也能发出红黄绿等颜色的光,只有通电了才能知道。 辨别发光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有实验法和目测法。实验法就是通电看看能不能发光,若不能就是极性接错或是发光管损坏。

注意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流型器件,虽然在它的两端直接接上3V的电压后能够发光,但容易损坏,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串接限流电阻,工作电流根据型号不同一般为1mA到3OmA。另外,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一般为1.7V以上,所以一节1.5V的电池不能点亮发光二极管。同样,一般万用表的R×1档到R×1K档均不能测试发光二极管,而R×10K档由于使用15V的电池,能把有的发光管点亮。

用眼睛来观察发光二极管,可以发现内部的两个电极一大一小。一般来说,电极较小、个头较矮的一个是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极较大的一个是它的负极。若是新买来的发光管,管脚较长的一个是正极。

这是发光二极管: 符号为:lcd

下面来看看这个电路,当开关J1打开时,没有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不亮。

lcd

当开关J1合上时,有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点亮。

lcd

LCD简介

目前,市面主流LCD(液晶显示器)分成以下几大类:TN(扭曲阵列型)、STN(超扭曲阵列型)、DSTN(双层超扭曲阵列)、HPA(高性能定址或快速DSTN)、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等。由于成本因素,目前小家电大多数采用的是TN型单色液晶显示器,它的原理是把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扭转的状态。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分子便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LCD正是由这样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器构成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但是,由于两个滤光器之间充满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线穿出第一个滤光器后,会被液晶分子扭转90°,最后从第二个滤光器中穿出。另一方面,若为液晶加一个电压,分子又会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线不再扭转,所以正好被第二个滤光器挡住。总之,加电将光线阻断,不加电则使光线射出。LCD模型可以把其看成一个电容器,一个电极连接着公共极板,另一个连接着字符段。LCD受电压的均方根值控制,当施加在LCD上的电压为零时,LCD呈透明状态。当施加在字符段与公共极的电压大于LCD的阀值电压,则该字符段就显示出来。如果用直流驱动LCD,将会引起显示单元永久性的损坏。为了防止不可逆转的电化学反应使LCD损坏,加在所有字符段上的电压必须周期性翻转极性,以使加在字符段上的平均电压为0。为了节约单片机I/O口线,采用多路复用的方法驱动LCD。

1、什么是数码管LED

许多电子产品上都有跳动的数码来指示电器的工作状态,其实数码管显示的数码均是由八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每段上加上合适的电压,该段就点亮。

LED数码有共阳和共阴两种,把这些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到一块(一般是拼成一个8字加一个小数点)而作为一个引脚,就叫共阳的,相反的,就叫共阴的,那么应用时这个脚就分别的接VCC和GND。再把多个这样的8字装在一起就成了多位的数码管了。

外形如下:

lcd

共阳型就是八个发光管的正极都连在一起 ,作为一条引线。

内部结构

lcd

共阴型就是七个发光管的负极都连在一起 ,作为一条引线。引脚图

lcd

A~G段用于显示数字,字符的笔画,(dp显示小数点),每一段控制A~G~dp的亮与来。

1. COM引脚连通,作为公用端

2. 分析下图,请说明显示0~9十个数字时,开关如何设置

lcd

合上用”1”表示,打开用”0”表示。开关设置状态如下所示”:

lc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