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子战攻击技术:远距离支援干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本文将讨论远距离支援式干扰,包括防区外干扰、防区内干扰以及一种防区边界上的干扰技术。但我们的主要重点是防区外的支援式干扰。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防区外的支援式干扰,这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干扰技术,且对一些新体制雷达具有重要影响。

防区外干扰

对于所有雷达制导的武器,其杀伤范围受限于雷达的有效作用距离。如图1所示,雷达天线的主波束对准目标,图中所示的武器杀伤线表示跟踪雷达的有效作用距离。

雷达

图1 干扰模型

事实上,包括制导雷达在内的所有雷达都能被干扰,例如跟踪雷达、目标截获雷达和信息融合雷达等。通常,攻击机携带弹药进入雷达防区,而防区外部署有大功率的干扰机对攻击机进行支援式干扰。

干扰机通常携带外挂干扰吊舱,使其具有非常大的雷达截面,从而很容易被雷达制导武器攻击,因此将它们部署于武器的杀伤射程之外。在防区外干扰距离计算过程中,假设干扰机位置不变,且交战双方中仅有一架攻击机和一个敌方雷达,干扰机在防区外掩护攻击机。    

干扰技术

欺骗干扰技术要求干扰设备在几十微秒的时间内侦查到被干扰雷达的先验信息,一般来说,远距离支援干扰很难实现欺骗干扰的效果,主要因为干扰范围很大,可能覆盖有多部被干扰雷达,无法实现精确欺骗。因此,远距支援干扰通常被认为是压制干扰,最常见的是调频噪声压制干扰。

雷达

图2 典型防区外支援干扰作战样式

图2是实际的作战样式。在图的右边,显示的是攻击编队飞行计划路径,它进入了敌方多种雷达制导武器的杀伤范围。

有两架远程干扰飞机编队飞行。每架飞机都有多个干扰吊舱,并在武器的杀伤范围之外,沿着环形航迹在敌雷达防区外飞行。在一项任务的规划中,干扰吊舱是根据可能遭遇的敌方雷达的类型来选择的,有几种类型的吊舱,每种吊舱覆盖一个频率范围,并提供特定的干扰能力。

每个吊舱前后都有天线,如图所示,典型的天线覆盖约20度(3 dB波束宽度)。如果杀伤距离边界是在距离威胁雷达30公里的地方,那么干扰机将被部署在距离敌方雷达大约30公里处。因此,每个干扰天线能够覆盖约33公里的横向距离。

敌方雷达的天线主瓣对准的是受干扰机掩护的攻击编队,由于干扰机与攻击机的位置差异,其释放的干扰无法进入被干扰雷达的主瓣内,而是进入到天线旁瓣。

雷达天线各方向均有旁瓣,但旁瓣增益明显低于主瓣增益,从而降低了被干扰雷达接收的干扰功率。打破跟踪雷达目标锁定所需的干扰功率比阻止搜索雷达所需的干扰功率大7到10分贝。因此,防区外干扰通常是针对搜索雷达的和通道进行干扰。

防区外干扰方程

我们计算距离干扰方程的模型如图1所示,即在一部敌雷达防区下,一个干扰机掩护一个攻击机执行任务。在现实中,有必要评估对现有潜在威胁雷达的干扰效能,建立典型或最坏情况下的威胁方程。记住,雷达主瓣方向是对准攻击机的,而干扰飞机位于雷达的一个旁瓣。在防区外干扰下,获得的干扰信噪比公式为

雷达

注意,防区外干扰中产生的J/S与干扰机功率和雷达到目标的距离正相关。与雷达ERP、雷达到干扰机的距离、目标RCS以及雷达天线旁瓣增益低于主瓣的幅度反相关。也就是说,在雷达接收到干扰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被掩护飞机距雷达越近,则J/S越小,反之越大。

雷达

图3  J/S随被掩护飞机到雷达的距离变化,红线为干扰功率,蓝线为雷达接收到的攻击飞机的信号功率,二者相减为J/S。

防区外烧穿

图3将敌雷达接收到的功率作为被掩护飞机距离的函数进行比较。由于距离干扰机到雷达的距离假设在交战期间保持不变,所以变化距离是根据雷达到目标的距离来定义的。

注意,图中的蓝色曲线(接收到的skin return power)是雷达到目标距离的四次方的函数,而红线(接收到的jammer power)保持不变。随着距离目标的距离减小,J/S减小。

烧穿:烧穿是针对雷达来说的,雷达能够在存在干扰时重新捕获目标的范围,被称为“烧穿”。对于任务规划,通常的做法是确定可接受的最小干信比来保护目标,并预测达到该最小干信比的烧穿距离。

雷达

图4 烧穿模型,烧穿距离指雷达在干扰条件下能够有效探测目标的距离

雷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Vzui 2020-09-07
0 回复 举报
请问skin return 是什么意思啊?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