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摄像头背后隐藏着什么危害

人工智能

621人已加入

描述

刷脸购物、智慧停车、智能考勤……今天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让不少人患上了“摄像头焦虑症”。

最近,从人脸识别进课堂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到AI换脸应用软件ZAO爆火后的隐私争议,以及被无处不在的城市电子眼网络锁定的“监控感”,不断跳动着大众对个人数据过度暴露的敏感神经。

惊吓过后,技术公司的做法究竟对不对,采集用户数据的边界在哪里,讨论这些问题无疑是必然的、应该的。其实吧,无论是各国隐私法案的逐渐严格,社会的舆论压力,还是从逻辑上推理,科技公司其实不太可能真的拿用户敏感数据做一些自毁长城、后果严重的事情。Facebook、苹果等企业在被公众责问之后拼命找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更应该警惕的,是那些远在普通人感知范围之外的“叵测居心”。

现如今,以应用范围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来说,前端的感知硬件智能摄像头一直是市场的宠儿,凭借着其低功耗的人脸抓拍、识别、分析等,已经广泛部署到了机场、车站、商业街及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

除了户外的城市管理,像餐饮领域,早就将摄像头部署在了餐厅酒店的后厨当中,校园里就更不用说了,除却了厕所和宿舍以外,到处都是摄像头。

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早就把摄像头放到了家里。安装摄像头可以防盗,可以监控到家里的宠物和小孩的一举一动,但是想要做到实时监控就不可以避免的需要接入网络。

然而一旦进入到网络世界之中后,个人隐私就无法得到安全的保障。因为你的个人隐私将被别人窃取用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一些核心功能是监控的智能摄像头,因为简易低廉,最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这类产品的核心诉求是监控,应用在商铺、物业或是家庭内,仅仅只是在传统工业硬件的基础上搭载一个AI芯片和云存储服务。

再加上许多生产智能摄像头的厂商其实在技术实力上并不过关,云计算、AI背景下的安全审计流程,产品缺乏远程更新机制、存在可以控制系统的设计缺陷等等。

而黑客就能够凭借着这些漏洞缺陷,直接通过暴力手段来破解智能摄像头,直接在IP端进行拦截,对用户的登陆秘钥、影像内容等敏感信息一览无余。然后通过售卖隐私视频、劫持摄像头“挖矿”等方式来攫取利益。

毕竟智能摄像头的市场庞大,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大家在选择智能摄像头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贵的不一定特别好,但是便宜的一定是比贵的在安全上差上不少的。

在2018年MWC大会上,捷克网络安全公司Avast就演示了15000台小件联网设备4天内的“挖矿”过程,挖掘出价值1000美元的加密货币。

遍布在城市中的一些价格低廉,安全防护技术不过关的智能摄像头就成了黑客眼中的香饽饽。

毕竟对于一些黑客来说,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加上容易被攻破的简易摄像头,窃取你们的隐私是轻而易举的。

摄像头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智能数据聚合的生态系统,与个人、机构的信息财产安全直接关联,这意味着系统被攻破的风险成本更高。

试想一下,如果黑客攻破的是私人汽车上的智能摄像头,引发的很可能就是车联网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公共安全危害;伪造人脸欺骗公司的门禁系统,造成重要资料外泄;智慧城市的公共摄像头网络被入侵,那交出的则是所有市民、管理系统的重要数据……

总体来看,智能摄像头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也引发了大众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一系列反思。

除了厂商应该去反思自己之外,大众也应该去学习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具备应对一些初期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来源:中机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