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成为趋势,触控技术将何去何从

触控感测

201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百家号)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快速发展,显示和触控已成为技术上最成熟、使用最为便捷的人机交互端口。智能手机采用的触控技术分为外挂式和内嵌式两类,其中外挂式触控由传统触控厂主导,分为玻璃方式(GG、OGS)和薄膜方式(G+F);内嵌式触控由面板厂主导,包括Incell和Oncell两种方式,通过将触控感应单元集成到显示屏上,来提升显示产品附加值来赚取更高利润。

显示面板是触控依托的载体,对于不同的显示载体,Film、Oncell、Incell等触控方案各有千秋。结合TFT-LCD、刚性OLED、柔性OLED的技术特点,下面对各种触控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未来触控发展方向。

相较于外挂式触控方案,In-cell和On-cell 在产品轻薄化和透光率方面更有优势,加之面板厂大力推动,因而受到品牌厂的青睐,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智能手机。Incell:可通过对LCD模组减薄进一步降低厚度,同时其制作环节对面板厂的正常生产流程几乎无影响,所以面板厂更倾向于推广搭配Incell的LCD整合方案。

Oncell:刚性OLED的封装玻璃下方无需彩色滤光片,可用于触控感应电极制作,其技术难度相较于TFT-LCD上的应用反而降低,所以是面板厂首选方案。Incell:技术难度较大、工艺制程复杂, OLED自身生产良率又一直偏低,目前尚无针对AMOLED屏的In-cell触控方案。

受益于“柔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薄膜触控技术在柔性AMOLED应用上最具优势。目前主要有COP和PET两种方案,其中以三星为代表的面板厂主推COP方案,将触控薄膜贴附在封装薄膜之上、偏光片之下,三星称之为Oncell,但从结构上看仍属于外挂式方案。

其优势在于可有效改善彩虹纹、pattern可视化等光学效果,但成本相对较高。传统触控厂则采用PET Film方案,由于多年的积累,技术已趋于成熟,并且成本较低。同时为了对抗面板厂,传统触厂间通过加强战略合作,快速形成技术、客户、资金等方面优势资源互补,来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如蓝思+NISSHA、欧菲+TPK等。

对于Oncell技术,由于蚀刻制程会对OLED封装薄膜造成损伤,生产良率很低,三星也仅在其部分机型上少量应用。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和生产工艺的改善,预计未来Oncell仍会成为柔性OLED最具优势的解决方案。主要原因:1)柔性OLED模组本身不存在减薄需求,Incell相较于Oncell无明显优势,且Incell本身工艺难度最高,低良率必然带来成本上涨。2)Oncell方案较film方案,在轻薄化和透光率方面更具竞争优势。3)面板厂商更愿意将触控感应器直接做OLED面板中,提升附加值并赚取更高的利润。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