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五个人工智能场景可以受到表扬

人工智能

621人已加入

描述

| 五大应用场景 |

■AI+教育:打造成都高新智慧教育云,优化教育智慧决策过程,提升教育智慧服务水平,实现高新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分析。

■AI+医疗:打造成都高新一体化医疗质量与药事服务管理平台、学校疾病防控与智慧疫苗管理平台、卫生应急指挥平台。

■AI+社区:以西园、桂溪等街道为核心打造5G全息智慧平安社区及国际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示范项目。

■AI+园区:以菁蓉汇、天府软件园等载体为核心,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新一代智慧园区。

■AI+政务:开展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建设智慧治理中心、智能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新一代成都高新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四川有两项经验做法上榜,其中之一是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打造的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围绕“AI+”,在服务新举措、培育新动能等方面苦练功夫,所建立的业界共治模式和“给机会”清单发布机制等创新举措,打通了AI应用场景落地的“任督二脉”。

抓市场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建立机会清单发布机制 打通新经济应用场景“任督二脉”

从时间轴来看,成都高新区从两年前就已开始行动。

2017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发力新经济,提出打造“最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和建设“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作为成都新经济发展主阵地,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南区)聚焦5G通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三大主攻方向,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场景供给,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主题是新经济,气脉是活力区。活力来自于何处?答案是市场以及活跃其中的新经济企业。

从现状来看,许多新经济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等痛点。为解决市场机会与企业发展诉求不匹配等问题,成都高新区建立了机会清单发布机制。这一创新举措,打通了新经济应用场景落地的“任督二脉”。

“应用场景就像是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向,对接城市需求,让技术、产品和服务信息在平台上‘跑起来’,使新经济企业和市场、政府之间实现有效信息的共享。”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搭建平台的关键一环,就是建立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

在广泛征集、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形成,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的深刻转变。今年7月,在2019中国·四川·成都全球人工智能峰会期间,226条机会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包括政府需求清单25条(市场规模超1.5亿元)、企业供给清单201条(含创新产品信息119条、公共技术平台信息32条、孵化载体信息50条)。

有了格局,还需要撬动支点的资金支持。为此,成都高新区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新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建设。目前,已打造出“AI+教育”“AI+医疗”“AI+社区”“AI+园区”“AI+政务”五大应用场景。

据悉,机会清单发布后,华为、新华三、腾讯、中国移动等供给方与区内相关单位和公司等需求方开展对接100余次,10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对企业来说,‘给机会’比‘给优惠’更有益。成都高新区发布的新经济应用场景城市机会清单,对企业是实打实地给平台、给机会、给支持。”得益于该项机制,成都鼎桥1.4GHz无线政务专网高新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成功保障了2019年世警会的举行,并在成都市公安、应急、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推广应用。目前,该公司正在策划保障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

抓落地

从“被管理”到“自管理”

探索业界共治模式 促进产业生态良性互动

政策与市场匹配,服务与需求相合,才能培育新动能,发挥最大引擎作用。成都高新区打造的AI+应用场景,除了摸准市场、企业的脉息外,还需内外合一,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机会清单发布后,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得以充分对接,一大批区外人工智能企业纷纷表达落户意向。如何让各个项目真正落地落实?成都高新区探索实施业界共治模式,联合业界共治理事会共同参与,对机会清单落地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处理。

业界共治模式是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科研单位、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业界工作机制。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成立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孵化载体等4家业界共治理事会。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通过与主管部门合署办公等方式,深度参与规划制定、项目实施等政府决策,促使企业从被管理服务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主体。

“业界共治理事会运行以来,在政策制定、项目导入、企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将“业界共治”理念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构建大中小企业全覆盖、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能有效解决政府精准施策难、企业间联系松散、要素资源供需渠道不畅等问题。

此外,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需求,成都高新区提出构建企业成长梯度、产业价值梯度、城市空间梯度、政策扶持梯度“四个梯度”培育体系。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出台产业培育18条政策,对企业和孵化载体给予政策支持。

借助于顶层规划和配套政策、资金、服务的相辅相成,目前,成都高新区所打造的五大应用场景已有小成。

“成都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广首批机会清单,继续做好需求与供给对接工作。”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计划将机会清单发布拓展到大数据、5G通信、数字文创等新经济其他领域,进一步推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AI+园区

生成企业“体检报告” 用数据驱动智能决策

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园区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型载体,正成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创新的支撑点与源动力。但由于产业园区内企业数量庞大,政府、园区管理者与企业之间要深入对接,让服务精准匹配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企业在哪里、企业怎么样、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是智慧政务中最核心的三个问题,我们将菁蓉汇打造为‘AI+智慧园区’,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试点。”11月7日,在联通高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高新大数据”)的可视化系统大屏前,工作人员郑浩告诉记者,企业服务需要做到有据可依,运用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实现新经济发展,建立智慧园区。

据介绍,联通高新大数据依托联通4亿多用户的真实动态全维大数据和第三方合法数据,脱敏后搭建模型库,形成大数据结构化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联通多维度交叉数据中身份识别、位置信息、通信行为等信息,在智慧园区平台进行数据量化分析,为园区管理者生成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企业“体检报告”。

记者从大屏幕上看到,该系统涵盖了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安防、智慧门禁等功能,平均6分钟刷新一次,可通过对企业员工在园情况、用能时长统计等企业基础行为的实时收集,形成数据汇聚、分析处理和应用的基础场景。“目前已完成1400余台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并网和6000余名企业员工的人脸识别录入。”郑浩介绍,这些数据将为企业精准数字画像、园区服务智能匹配和产业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在企业信息方面,该系统共设置了4000多个标签,从8个维度、136项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甚至可以通过可公开的财务、用电、门禁、通信行为等数据为企业画像、分析企业‘活性’,这样生成的报告能够帮助管理者非常直观地了解一家企业。”郑浩告诉记者,这份企业“体检报告”,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及园区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还能将分析结果与平台中其他同类企业数据进行横向比对,让企业也能从中找出自身问题。“在分析报告里,企业可以看到自身与同类企业的差距,寻找自身短板。”

此外,在找出问题后还能提供解决方案,系统还能帮助企业“寻医问药”。“例如一家企业以创新产品为核心卖点,但他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数量却低于同行标准,那么在报告上就会着重进行分析,并提醒它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证。”郑浩说,通过“AI+智慧园区”,相关主管部门能够主动精准地引导企业解决问题、良性发展,提升区域产业聚合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AI+医疗

从诊疗到监管 新经济全方位助力

医疗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医疗机构及人员信息共享互通、卫生监督实施多位管控、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监管档案……一个平台就能完成所有事项,这就是成都高新区探索创立全国第一个医政卫监平台。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电子证照、门户网站等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创新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互联网+医政卫监”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机制,有效提升了区域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构建基于数字档案的医政卫监综合服务监管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成都高新区结合平台打造,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群众办事流程,扩大监管覆盖面,提高监督执法人员工作效率。这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医疗领域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初期尝试。记者了解到,未来成都高新区将打造一体化医疗质量与药事服务管理平台,根据基层诊疗业务特点和临床药学工作实际情况,实现信息查询、用药辅助、权限管控、处方审核/点评、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结合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监测不合理用药现象,建立和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处方行为预警公示、实时干预的动态监管体系和信息化药学服务。

从此次发布的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中,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还将着力打造成都高新区学校疾病防控与智慧疫苗管理大数据平台和医疗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在新经济的助力下,学校疾病防控包括晨检、因病缺课管理、疫情预警与管理、学生健康管理、学生健康监测等,涵盖了学校卫生的各环节。智慧疫苗管理是结合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疫苗的院内全程溯源管理,包括智能化入库、出库,储存监控与管理,疫苗流通管理,疫苗使用跟踪,预防接种管理、超期预警等,实现疫苗质量安全在院内的可追溯。在应急指挥方面,则有望基于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医疗卫生系统一体化管理,包括应急资源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应急智慧与调度管理、日常监督与质控管理,同时为疾控和监督执法队伍配备移动单兵,包括音视频通讯、全程录像、数字集群对讲等,实现指挥中枢与现场人员的无缝互通。

AI+政务

全新服务模式 获企业市民点赞

人工智能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意义重大。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网络理政办公室紧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各部门协同建设,力争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相关理论方法、审批体系、管理运行、辅助决策等方面取得前沿性突破,解决审批效率、服务体验等问题,全面重塑政务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场景,实现服务优化升级、企业赋能提升、政务便民增效,打造“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品牌效应,推动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发展的引领标杆。

自2018年4月起,成都高新区启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涉及“人工智能+管理运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人工智能+审批服务”3大板块以及6个子项目。整体项目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企为要求,形成了覆盖全区、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区级统筹的“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体系框架。

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智慧大厅”“人工智能+辅助申报(在线政策匹配系统)”平台已完成建设。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后,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体验。网络理政办利用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辅助管理和服务大厅,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体验,实现快速应答、自主主动服务,建立大厅巡场机制。同时在大厅开展AI综窗建设,通过智能助办、人证核验、材料智审、视频咨询等,采用语音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自助操作,办事企业和群众自行查找办理事项后,经人证核验、材料传验、智能审批即可完成办理,事项涉及的相关纸质资料实施内部流转,变往返跑路为数据跑路,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展现政务大厅智慧化水平。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方面,成都高新区着力建设“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理论支撑,为“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南。同时,利用政策辅助申报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准确、详细的政策匹配和政策解读。借助智能化手段,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优惠政策内容进一步透明化,使企业获取对口信息的成本最小化。解决企业获取政策信息困难的问题,通过对金融、人才、产业、双创等政策的智能比对、分解和重新组合,建立智能算法,快速检索企业对口政策,获得广大企业好评及称赞。

近期,还将呈现完整的“人工智能+智慧工商(智慧全程电子化)”整体系统,将实现涵盖所有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等登记业务无纸化、多渠道服务的全程电子化登记。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还将着力开发“人工智能+智慧报建(BIM)”整体系统,实现协同审批和人工智能自动审批,解决业务规范化、程序标准化、审核自动化、信息透明化、作业无纸化问题,最终实现集成于BIM模型的一体化审批管理方式。

AI+社区

独居老人久不出门 系统将自动报警

肖家河探索建设智慧社区,打通智慧城市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坚持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深度推进智慧院落打造,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成功探索出以“新智慧、盛未来”为理念,以高新智能产品为依托,以党建引领“五社联动”为机制保障,以德治、法治和自治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智慧社区助力社区发展治理模式。

“刷脸”进小区、双层停车位、大数据医养服务……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在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和平苑试点打造了首个智慧院落。和平苑曾是一个老旧小区,得益于智慧院落管理系统的运用,这里的居民们不仅过上了进出小区“刷脸”的智慧生活,双层升降式停车位也解决了停车难题。

“刷脸便可出入小区,不仅方便,每栋单元楼还有第二道门禁防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了。”新盛社区居民蒋建君高兴地告诉记者。除了人脸识别门禁外,该系统还能直接呼叫业主手机号、房门号或物业,方便居民及时获取联系和帮助。“我们还下载了APP,随时一键开门,比刷脸还快。”居民刘娇说。同时,智慧门禁系统可以与公安机关监控系统共享数据,自动推送可疑人员,协助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智能设备代替人工采集住户数据,实现院落人、房、物、事等数据的贯通,通过GIS地图的精准映射,做到了“两清四不漏”,如7号院通过系统的精准识别和入户核实,发现群租房5间,成功掐断了“群租”苗头。

对于小区居民们来说,智慧院落提升的不仅仅是智能和安全,以AI+社区为应用场景的智慧院落管理平台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贴心。在智慧院落管理平台上,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空巢老人生活状态也变得更加精准。今年,肖家河街道开启了嵌入式智慧居家养老的积极探索,目前,辖区内共有9500多位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这一服务。通过智能手环、手表,小区老人的健康状况数据还能与系统的云平台相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例数据都依据个人需求实时传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旦有需要,医护人员便能及时赶到家中进行治疗。通过生物识别和数据分析,对超过24小时没有出门活动迹象的独居老人进行自动报警,提示相关人员上门核查。

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居民们还实现了服务项目的扫码线上下单、过程自动监控、服务自动结算、报表自动统计等。从智慧治理到智慧服务,AI+社区正促进社区发展治理向更高的水准和更好的未来迈进。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