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带来的焦虑正在逐渐加深 隐私安全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触控感测

202人已加入

描述

听说,特朗普大大最近又要搞事情了,什么事情呢?

12月4日,美联社消息称,国土安全部计划将面部识别检查扩展到所有进出美国的旅行者,包括美国公民。然鹅,这可不是为了拼技术,而是为了对所有美国入境者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查。

同时,这一举动也会成为国家安全系统的一部分,用来追踪旅客出入美国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规还将打击伪造美国旅行证件的行为,并帮助识别罪犯和恐怖分子嫌疑人,除了打击违法分子,这一新规也将针对限制非法移民的长时间逗留。

预计明年7月会发布一项拟议规则,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不过已经出现了大量反对的声音。

12月2日,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CivilLibertiesUnion)高级政策分析师JayStanley在书面声明中对这一想法进行了抨击。

他认为:“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旅行者,不应该仅仅为了行使宪法赋予的旅行权利而接受侵入性生物识别扫描。”

网友们对这条新规,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数十亿联邦资金用于买没开发完全的面部识别系统,啧啧真奢侈!”

“美国政府天天说这里那里侵犯隐私,到美国自己了,还不是一样无视隐私。”

“这次是面部拍照,下次是不是直接让我们递交DNA样本了???”

但让人更在意的是这个计划要查哪些内容?

根据计划,重点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生物识别,二是书面审查,三是加强面谈。

生物识别简单的理解就是要看脸,包括对公民在内的所有人进行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和照片。

书面审查就是要看材料,要求入境者提供更多文字材料,提供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密码。

加强面谈的另一个说法其实就是看动机。一旦海关官员,在与你的谈话中发现任何不妥的言论,或者无法判断你对美国是否存在危险,再或者信息未得到核实,都不会放行。

这样看来,英语不好最好还是不要去美国了,否则万一出现语法错误,你有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其实早在这条拟议的新规之前,美国的边境检查已经部分开始应用并实践了面部识别技术。

在国土安全部内部,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曾尝试收集旅客的照片和指纹,作为加强安全的一种手段,但对该计划的内部审计发现了技术和操作问题。

CBP今年6月表示,他们已经在机场和边境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处理了1900多万名旅客,但只识别出了100多名身份与证件不符的“冒名顶替者”。

然鹅,这并不能证明面部识别完全安全。

学术研究表明,面部识别算法的错误率会因人的种族或性别而有所变化,这就意味着一些群体可能会比其他群体受到更多的查验。

因为建立面部识别技术需要包括数据库在内的更多条件,涉及到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认知学、图像图形学、模式识别等领域,数据库只是其中一个层面。人们往往不知道他们的图片已经在数据集中。

尽管照片上没有名字,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被认出来,因为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缺少对数据集的监管,人们的肖像可能被用在有道德问题的科技上,甚至这些照片会被滥用。

今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

今年8月,新兴的娱乐换脸软件“ZAO”(陌陌公司的一款产品)一夜之间冲上了微博热搜,短短一天便遭下架。

前不久,媒体曾报道过8元3万张人脸信息被售卖,更有甚者,有人将这些人脸信息卖给政府来谋取利益,在利益面前,人脸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从AI视频监控进课堂、“ZAO”APP换脸到“人脸识别第一案”,人脸识别带来的焦虑正在逐渐加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