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降、延误 无人机扰航该如何治理?

今日头条

1100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无人机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购入这一拍摄、娱乐“神器”。不仅消费级无人机愈发普及,工业级无人机也在各行各业实现了广泛应用。然而,剑有双刃,事有两面,无人机带来便利与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忽视的安全隐患。

无人机扰航事件是指无人航空器干扰正常航班运行的事件。随着部分无人机爱好者的非法操作,无人机干扰航班正常起降的新闻屡见不鲜。

2018年12月19日21时,由于发现两架无人机飞入机场,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被迫关闭,航班停飞。次日3时,跑道曾短暂开启。但由于再次发现无人机飞入,45分钟后再次关闭。媒体报道,24小时内共发现50架次无人机飞入机场。当地警方试图找到无人机操作者,但每当要靠近时,无人机就消失了。当机场决定重新开放时,无人机又再次出现。盖特威克机场因此取消了657架次航班,近12万人的出行受到影响。许多飞往盖特威克机场的航班也被迫转向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伯明翰机场、曼彻斯特机场甚至法国巴黎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2018年12月20日晚,英国军方介入调查,称将“尽一切可能尽快重新开放机场”。

最终,该事件使盖特威克机场关闭了3天,10万多名旅客滞留,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与无人机有关的国际机场关闭事件。英国政府表示,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防止无人机对英国机场造成干扰。这意味着伦敦盖特威克机场乘客经历的混乱在未来可能会重演。

有媒体发文,为何不直接打下来,或者干扰无人机信号?专家分析称,用步枪或类似设备把无人机打下来并不容易。无人机一般体积较小且一直在快速移动,这使得要击中它非常困难。此外,子弹可能误伤人,坠落的无人机也可能对人造成损伤。至于干扰信号也不容易实现,因为干扰无人机信号可能同时干扰机场其他重要的通信系统。此外,英国也禁止使用这类电子干扰系统。阿联酋迪拜、加拿大渥太华、中国成都等重要机场都曾发生过因无人机扰航而关闭机场的事件。

法律是监管无人机扰航问题的基石。自从无人机频频曝出各种扰航、伤人等事件以来,不堪其扰的航空公司纷纷呼吁更加严厉的无人机相关立法和执法。为此,各国均加快了相关立法进程,持续推出一系列法规、政策对无人机使用强化监管。

在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等多部无人机相关法规已经出台实施。2019年8月2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在北京正式发布《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为民用机场采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监测提供了基本依据。

不仅是法律监管,技术应对也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反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技术组成:

探测跟踪和预警技术。包括地面目视侦察技术、雷达探测跟踪技术、空中预警技术和卫星侦察技术等,可对无人机实现先期探测跟踪和预警,为后续反无人机作战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毁伤捕获技术。包括精确制导导弹技术、激光武器技术、微波武器技术、“反无人机”型无人机技术、常规火力毁伤技术和生物捕获技术等,可对无人机实施毁伤和捕获。

干扰技术。包括光电对抗技术、控制信息干扰技术和数据链干扰技术等,可使无人机的自动驾驶与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等失效,降低甚至丧失其作战功能。

伪装欺骗技术。包括光学、声学和电子伪装欺骗技术等,旨在通过伪装己方目标,降低敌方无人机的侦察监视效率和效果,从而降低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