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平台如何加快软件开发的速度

今日头条

1096人已加入

描述

低代码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的模式,使软件开发的速度更加快,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很多人可能会想低代码平台为什么会提高软件开发的速度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吧!

低代码平台加快应用程序开发速度的原因:

数据点1:通过现有服务自动创建API

要从现有应用程序创建API,需要熟练的Java和API开发人员来开发新的数据库逻辑和编码。 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了一键式API创建功能,可以自动创建微服务,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逻辑,重用现有的Java代码并在他们选择的IDE中创建新的Java代码。

使用API驱动的应用程序开发和集成方法,可以为现有应用程序创建微服务并自动生成REST API,从而使旧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轻松快捷。

数据点2:通过高效的UI界面开发响应

想要创建丰富的用户界面(UI)和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UX),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传统团队需要具备HTML5、Bootstrap、Angular和UI设计知识的高技能前端技术人员。

但是,低代码平台提供拖放功能,利用一种高效的方法生成代码, 每个拖拽操作的代码都会自动生成。通过这种方法,低代码平台使开发人员能够以最少的代码构建现代应用程序,并保证企业应用程序的代码质量,包括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点3:使交付和部署过程自动化

如今,企业正在利用混合云和分布式应用程序架构,例如微服务和API。由于传统的虚拟机(VM)是脚本驱动的,因此大规模重新利用和重建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创建部署脚本以将应用程序部署到应用程序服务器,并创建CI / CD以连续交付。

使用支持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 / CD)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将应用程序工件(WAR文件)部署到任何Java应用程序服务器。 通过支持基于VM的部署和容器,本地部署或在混合云环境中的部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

数据点4:提炼复杂性并授权较小的敏捷团队进行全栈开发

开发人员需要处理端到端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系统和框架的集成,配置和开发的潜在复杂性。 这包括将前端页面绑定到后端数据源、安全配置、API集成和创建、数据库逻辑、微服务、CI / CD、混合云部署等等。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全栈开发变得非常复杂,因为他们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技能。

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通过在整个堆栈应用程序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加速器来抽象复杂性。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发人员可以拥有微服务,并且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管理从UI设计、代码开发(避免使用任何基础结构代码)到部署的端到端应用程序开发。

数据点5:轻松从专有技术迁移

将应用程序迁移到先进的框架可能会很昂贵,并且需要重新编译大量编码。借助低代码开发平台中的可视化开发功能,可以更轻松地从基于Lotus Notes、MS Access和Oracle Forms等专有技术的旧版应用程序迁移。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数字化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尽管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但开发者数量与人力成本仍难以平衡,企业需要提高开发效率却不想成单更庞大的人力成本,使用正确的工具(例如低代码开发平台),或可以使开发团队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创新上,并满足业务端的多维度需求。

低代码开发的优势:

低代码开发平台与传统企业级软件相比有很多优势,比如:能降低企业对于开发技术团队的依赖,因为低代码平台可以通过业务模块的快速搭建,来完成企业的需求,理论上是不需要程序代码开发的,仅需要针对一两名员工进行平台使用培训和少量简单代码使用培训,就能完成上岗操作;能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成本;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沟通成本,通过简单的培训一个业务人员或财务人员就可以根据公司流程进行系统模块流程审批等设定,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业务流需求;还能提高企业的开发速度。

因为不需要大量代码,所以理论上企业的业务流程随时可以调整变化,只要流程梳理清晰合理,随时通过低代码平台来修改。使用低代码平台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传统企业级软件开发一个团队的工作。

低代码开发平台对传统企业软件的冲击:

计算机硬件和互联网的进步,人类已经习惯大数据、云服务、智慧化在每一个角落存在和运用,在工作中,传统企业使用了多年企业级软件的死板、非智能化、不可再利用性等多种弊端将逐渐被抛弃,并且一去不复返。企业需要选择智慧环保节能并且反复再利用的平台软件来满足需求,那么如白码这类低代码开发平台是各企业不二的选择。随着时间按推移传统企业级软件必将被低代码软件平台所取代。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会选择市场通用型的软件,通用型软件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没有办法满足企业所有的功能需求,所以企业管理软件最好还是进行定制开发,白码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企业管理软件快速开发的工具。lw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