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通信网络

626人已加入

描述

  “这次疫情改变了我们健康医疗服务的模式。”6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京东健康主办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院士论坛中表示,从清华长庚医院的实践来看,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线上复诊、线上咨询可以成为常态模式,病人生病以后,首诊建议线下完成,后面的复诊和随访可以用线上模式解决。

  第二,可以用远程医疗的方式来帮助基层医疗,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对大医院来说,通过线上线下相连接,可以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变成系统的模式,比如,病人手术之后可以到基层做康复,到社区做慢病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实现医疗服务的系统化。

  第三,通过线上医疗对慢病进行全程管理,比如,在大医院就诊、手术之后,病人就回家了,没有后续的管理和服务,但通过线上的服务,大医院可以持续追踪,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保证医疗服务品质的最大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疫情早期医疗资源挤兑,催生了线上问诊,分担线下医院的压力;还是后期交通管制、医院除新冠肺炎之外的正常诊疗停摆,大量慢性病群体用不上药,在网上续方、买药,“互联网+医疗健康”真正大范围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在论坛上表示,疫情是很特殊的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但确实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疫情期间很多病人不来医院看病,现在大医院又人满为患,这些病人是不是真的都需要到大医院来看病?

  在田伟看来,很多病人去医院就是想咨询一下,对这个病自己认识不清楚,有心理上的恐慌,想听医生讲讲,但是大医院恰恰提供不了这样充沛的资源,给每个病人好好去讲,这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就医体验。

  “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肯定会助推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田伟说,咨询、跟医生聊聊的需求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得到满足。现在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助推医学技术的进步,比如5G网络下远程机器人手术,就打破了传统的医生必须在现场手术的模式,像这样的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多。

  经济观察网梳理发现,各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防疫新举措包括,组织开展远程会诊、网上义务咨询、居家医学观察指导、心理疏导、慢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符合要求的互联网诊疗也被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委管医院中,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此外,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3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认为,互联网医疗,更准确的说法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现了无接触、响应快、突破空间地理等特点,线上分诊把整个医疗资源重新组合,物流也大规模整合,来保证前线的需要。这些都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优势。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通过互联网问诊就医的数量,是我们过去不可想象的。所以一切不可能回到过去,一切都在向前发展。”韩德民说,行业的发展内容很多,如医药电商、在线问诊,还有在线慢病管理,接下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关口前移,如何把健康管理做到个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举了个例子,农村和偏远地区面临着缺医问题,像南疆,设备一流但是没有人,云南中缅交界的地方,有一些医务工作者,但是设备又很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医疗水平短期内迅速提升,健康管理状况迅速改善,需要借助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服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