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

制造/封装

469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消失,面对印度、东南亚等地的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并且逐渐被取代的趋势,一方面丧失制造成本优势,一方面在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在前后夹击的两难境地中急需从以下几方面重塑竞争优势。

  1、注重创新能力

  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产品,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获得优势,同时中国制造业必须重视自我产品研发能力与知识产权,否则仍然是“世界代工厂”的模式,在人工差价上换取低利润。在国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后,如果没有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中国制造走出去仍然是一大挑战。

  2、供应链协同、精细化管理

  中国企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整个供应链上应对客户、市场变化的反映速度、灵活性和可视性更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目前更需要一种自动化的工具和手段获取这些数据,并记录整个生产活动中各个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对营业额、人效、成本、物流等形成可视化管理,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预测、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形成整体、宏观的判断与数据分析。Kronos大中华区首席顾问李品伟在《精益制造离不开精益劳动力管理》一文中指出:“根据需求驱动的优化排班和人员调动对生产现场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提升意义重大。采用行业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集成现有系统、利用既有信息与数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灵活配置各种参数条件,配置劳动力资源,满足既有的业务需求,在降低人工总成本的同时提高劳动力效率。”

  3、优化劳动力资源

  对制造业企业来讲,工时就是成本,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精细和自动化管理,提高排班效率,现场可视化,优化人员结构及用工构成,减少人员浪费和漫无目的的技能培训,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改进的。为了优化劳动力资源,企业需要借助专业的劳动力管理工具排班和调度员工。首先,通过智能、自动化的排班将人员、岗位、技能与生产需求最优搭配,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其次,提高人员、岗位、技能综合利用率;跨岗位和多技能的正向激励为员工的能力提供广阔空间;最后,根据生产规划提前预测需要的岗位与人数,形成良性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4、注重技术革新

  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及总裁许正指出:“在工业4.0热潮下,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技术升级,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向制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据研究显示,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沿的国家,将在劳动力成本节约方面获得最大收益,自动化生产的进一步普及将对工厂薪资的提升和制造工厂招聘难度日益加大所造成的成本竞争力下滑起到有力的环节作用。当然,机器人替代人工后,劳动力素质、原有劳动力的释放与商业业态也将有所转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