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用于车载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说明

消耗积分:1 | 格式:pdf | 大小:0.35 MB | 2020-07-08

郝埃连

分享资料个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电、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本项目针对车载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设计基于短距离无线射频通信技术的新一代车载射频识别系统。系统由短距离无线通讯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和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BSS)组成一个点对多点无线识别系统(Wireless identification system,WIS),可用于在基站覆盖范围内车辆识别和智能导引。

  1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由控制部分、射频部分和外部扩展应用部分组成。以低功耗MCU为控制单元,集成单芯片窄带超高频收发器,内置优化设计天线。采用先进的光伏电池供电,实理高集成度短距离无线识别射频终端(OBU)。本终端体积小、功耗低、适甩范围广,并且建立开放的协议和标准接口,便于与已有系统或其他系统对接。

  系统工作示意如图1所示。

  控制电路设计

  控制单元采用业界低功耗应用比较成熟的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该系列是TI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Mired Signal Proessor),其针对实际应用需求把许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提供“单片解决方案。在WIS系统中OBU和BSS中工作原理相同,所以重点介绍OBU部分设计,其控制部分原理图如图2所示。 MSP430F2274的输入电压为1.8~3.6V电压。在1 MHz的时钟条件下运行时,芯片的耗电在200~400µA左右,时钟关断模式的最低功耗只有0.1µA.由于系统运行时打开的功能模块不同,采用了待机、运行和休眠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功耗。系统使用两种时钟系统;基本时钟系统和数字振荡器时钟系统(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DCO),使用一个外部晶体振荡器(32 768Hz)。在上电复位后,首先由DCOCLK启动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微程序控制器),以保证程序从正确的位置开始执行,保证晶体振荡器有足够的起振及稳定时间。然后软件可设量适当的寄存器的控制位来确定最后的系统时钟频率。如果晶体振荡器在用作MCU时钟MCLK时发生故障,DCO会自动启动,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如果程序跑飞,可用看门狗将其复位。本设计使用到了片上外围模块看门狗(WDT)、模拟比较器A、定时器A(Timer_A)、定时器B(Timer_B)、串口 USART、硬件乘法器、10位/12位ADC、SPI总线等。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