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1亿公里

描述

海丽雅负责人(右)正在生产车间查看特种绳缆质量。

近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飞行里程突破1亿公里。在这一国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后,有“青岛元素”的鼎力支撑——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天问一号”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研发并提供特种弹性绳索以用于着陆器耐冲击试验。这两项工作都作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安全着陆这一最核心环节。从这个角度说,海丽雅可谓火星探测器安全着陆的“守卫者”。

     据了解,目前,全球火星探测均需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其中,着陆环节是公开的技术难点。在着陆过程中,探测器从130多公里的高空进入火星大气,时速高达21000公里(每秒5.9公里),要在短短7分钟的时间内,将速度降至零,才能实现安全着陆。这是所有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难度最大、失败概率最高的关键时刻,被称为“黑色7分钟”。这7分钟对降落伞绳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着陆过程中,减速伞打开的一瞬间和探测器着陆的一瞬间对伞绳的冲击力非常大,传统绳索插接方式一旦耐受不住冲击力就会产生断裂,探测器也将无法完成后续任务。”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连龙说。   据介绍,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高达18000千米/小时,超高速摩擦将产生上千摄氏度高温,这对降落伞绳提出了极高要求。青岛海丽雅的技术成果,正是要确保探测器着陆阶段的降落伞减速环节万无一失。   为此,海丽雅经过一年半的技术攻关,经过上千次试验,圆满完成了火星探测器着陆计划的地面试验,获取了精确、稳定的试验数据,确保了着陆器耐冲击地面模拟试验的顺利进行,为着陆火星“打好了提前量”。   “天问一号”着陆器降落伞的伞绳,采用的是海丽雅集团的发明专利——绳索插接技术。这种技术的自锁功能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伞绳强度、减少强力损失,确保着陆器安全。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将于明年2月到达火星并开展着陆准备等工作。届时,“青岛造”的特种绳索将接受“实战测试”。   据悉,青岛海丽雅始建于1922年,由生产女士扎头绳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特种绳缆、应急自救产品研发生产等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先后为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科学”号、“雪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大型飞船返回舱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定向研发特种绳缆的企业,海丽雅目前拥有专利1600多项,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原文标题:青岛制造护航“天问一号”火星着陆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