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后可能会重塑半导体领域的格局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我们所熟知的苹果 A 系列处理器,高通骁龙处理器,还有华为海思麒麟,联发科天玑芯片,其实都是由一家叫 ARM 的英国公司提供底层设计结构的。4 年前,日本软银集团斥资 314 亿美元收购了这家英国公司,而今天,软银打算把 ARM 卖给英伟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软银(softbank)已经和图形芯片制造商英伟达 NVIDIA 达成协议,英伟达将出资 400 亿美元,收购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 ARM ,这 400 亿美元包括 215 亿美元的 NVIDIA 股票、以及 120 亿美元的现金,其中还有签约的时候应付账款 20 亿美元。

如果这笔交易可以成功达成的话,可能会重塑半导体领域的格局。

正如前文所提及,ARM 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设计芯片,但自身不生产芯片。旗下的芯片架构主要分为 A、R、M 三个系列,与 ARM 的名字重合。

A 指的是 Application Processor ,以前专指移动处理器,现在扩展到服务器和网络处理器领域。A 架构是最为人熟知的系列,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芯片都是基于公版 ARM 的 A 架构研发的,包括苹果用于 iPad/iPhone 的 A 系列处理器,还有大多数 Android 手机所使用的高通处理器,华为荣耀手机使用的麒麟处理器,还有 MTK 联发科的处理器。根据苹果 WWDC 2020 公布的计划,苹果还计划将 Mac 电脑从 x86 架构转向 ARM  架构。

ARM 的 R 指的是 Real Time ,该系列所有的设计都往实时性靠拢,任何运算和处理,都要在确定的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主要用于汽车、控制、固态硬盘等实时性要求较强的领域。

最后的 M 指的是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也就是微处理器,M 系列是应用最广的,目前比较火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几乎都在用它,功耗极低、芯片面积也小,一年的出货量可以达到几十亿片。

A、R、M 三兄弟都是芯片设计的基本图纸,高通、联发科、海思半导体等芯片制造厂商,需要先从 ARM 公司购买专利授权,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使用公版架构制造芯片,或者基于公版架构进行魔改后再制造芯片,这极大降低了外部厂商开发自有移动芯片的难度。

联发科旗舰处理器——天玑 1000+ 是直接采用的 ARM A77 架构,而华为麒麟 990 5G 采用魔改的 A76 ,高通骁龙 865 采用的是魔改后的 A77 架构,魔改后的性能发挥,一般比 ARM 公版更为彻底。

ARM 对于芯片制造的地位不言而喻,也许有朋友觉得,ARM 作为一家芯片制造极其上游的公司,一定处于仗着其几乎垄断的地位,收取极高专利费吧?

并非如此。ARM 简直是芯片领域的“慈善公司”,赚钱方式很简单,授权和版税。哪家芯片制造厂商想买 ARM 的技术,使用 ARM 的一种设计方案设计芯片,只需要每年支付 7.5 万美元的芯片设计授权费,如果每年支付 20 万美元,则可以一次性买断不限数量的芯片设计方案。芯片量产上市后,ARM 才需要根据产量和百分比,收取一点点的专利授权费用。

但ARM 收取的授权费真的很少,软银 2015 年收购 ARM 时,ARM 的利润仅为 8.43 亿美元,到 2019 年 ARM 的净利润仅为 2.76 亿美元。这只是高通零头中的零头。所以才说 ARM 简直是一家“慈善公司”,收取极低的授权费,造福人类。

电脑处理器一般是采用 x86 架构的,英伟达和 AMD 的处理器都是基于 x86 架构,这个架构的专利所有权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而此次英伟达收购 ARM ,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 ARM 架构卖给美国,这可能会引起垄断,有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担忧。

对此,英伟达表示,ARM 的总部会继续设立在英国,并且扩大英国剑桥的研发力量,并且延续 ARM 的开放授权模式和客户中立性,通过英伟达技术扩大 ARM 的授权组合。也就是说,英伟达会保留 ARM 的品牌形象,ARM 的知识产权会继续在英国注册,会继续 ARM 此前的运营模式,客观中立与各大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授权,也会考虑将英伟达的 AI 技术与 ARM 的技术打包卖出,让合作伙伴共享英伟达与 ARM 的发展成果。

话虽如此,虽然英伟达与 ARM 达成收购协议,但按照惯例,该收购交易在 18个月内,需要得到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的监管批准,只有所有监管机构全部批准,英伟达和 ARM 才可以达成收购交易,并且在全球市场继续正常运行。倘若未经某家监管机构批准,直接达成交易的话,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与市场制裁,失去规模不小的份额。

虽然英伟达表示有信心能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但这笔交易能否最终达成,依旧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

原文标题:英伟达收购 ARM,芯片产业将迎来大震荡?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ZEALER订阅号】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