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G的完善建设,能让人们体验到具有革命性体验的AR设备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目前半导体技术的限制下,想要将能够完成高质量图像渲染的芯片压缩到普通眼镜大小的设备中,同时还要做到低功耗低发热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孙业志表示:“短期内其实做云端计算会更加现实,在很多需要高算力的场景下,包括智能手机的移动芯片也无法完成计算,只能通过云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实将图像渲染、三维建模等需要高算力的工作交给云端处理可以说是目前AR眼镜的最佳折中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5G确实能够为AR带来一定的便利。

  当前市面上的AR眼镜产品主要以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形态为主。一体式集成了计算处理、显示、内容存储以及电池,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单独使用;分体式将显示模块与计算模块分开,即AR眼镜需要连接到如PC、智能手机等设备作为内容输出才能够正常使用。

  鉴于5G模块难以小型化,孙业志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级AR眼镜的形态将会是以分体式为主。AR眼镜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到手机等通讯设备,再经由通讯设备进行云游戏等应用体验,或是直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简单的图像渲染等。

  对于消费市场的AR眼镜未来的形态,酷派AR事业部总经理杨龙昇认为将分为三个阶段迭代:“第一个阶段,它会以手机配件的形式存在;在第二个阶段,它可能会逐步过渡到一个备用手机;第三阶段,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成为真正替代手机的形态。”

  “我认为其实目前软件已经大大超越了硬件的发展速度,导致一些很炫酷的功能和技术暂时没办法集成在一个轻量级的设备里面。在硬件技术瓶颈面前,我们需要等到性能和功耗产生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早期的AR设备很多在其自身定位上都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最初的Google Glass。作为一款看可独立使用的设备,谷歌将其作为一款科技产品,定位为面向极客玩家,但问题在于,高昂的价格面前也并没有为用户解决痛点。高昂的售价和与售价不对称的实用性,使得Google Glass市场口碑崩塌。在2017年重新推出的产品中,Google Glass就改变了策略,改为单独面向企业市场。

  杨龙昇认为,第一阶段的消费级AR眼镜,应该将其定位成具备未来感的墨镜,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科技设备。因为对于初期的AR眼镜市场,受众群体可能更多的是科技爱好者,以及传统的墨镜用户,对于他们而言,更倾向于在户外场景中相对于传统墨镜,AR墨镜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体验。

  而在消费级AR眼镜最终端的形态上,杨龙昇表示还需要两方面的过渡期:“第一个部分是技术方面,我认为其实目前软件已经大大超越了硬件的发展速度,导致一些很炫酷的功能和技术暂时没办法集成在一个轻量级的设备里面。在硬件技术瓶颈面前,我们需要等到性能和功耗产生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其次是关于云设施的建设。云设施是指包括像空间地图、云端渲染等等这样围绕着整个系统层面的建设。当云设施成熟了以后,AR眼镜才会真正获得全新的体验。”

  总而言之,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消费级AR眼镜目前仍然处于作为手机配件,或者说是作为手机的补充设备,现阶段无法真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5G赋予AR的云端生态体验同样处于空白。但我们也能够看到,自去年以来,运营商们也在大力推广5G AR的概念,积极与AR终端厂商合作,加速云端生态建设。即使运营商只是希望抢占AR眼镜未来云端应用的巨大流量入口,在资本的驱动之下,相信在未来5G建设完善后,人们也真正能够体验到具有“革命性体验”的AR设备。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