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Micro LED时代,传统封装方式不再适用

LEDs

362人已加入

描述

不同于Mini LED的“敢”投入和“敢”扩产,LED封装厂商对于Micro LED相当谨慎。

一方面,Micro LED技术壁垒高,量产难度大,整体产业链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对于进入Micro LED时代,是否还需要封装环节还没有定论,而此前的Micro LED合作模式中,LED封装厂商确实已被跳过。

2019年12月,联建光电宣布与康佳旗下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内容包含Micro LED大屏显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月,利亚德结盟晶电,建造了全球首个Micro LED量产基地;今年6月,三安光电与TCL华星宣布将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Micro LED商业化规模量产……

上游与下游积极合作,及面板厂“搭上”上游,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在今年7月曾对此评论,对于Mini/Micro LED,上游和下游相对急进,中游比较保守。

多家LED封装厂商对高工新型显示指出,这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目前Micro LED需求不大,而进入Micro LED时代,传统封装方式也不再适用。

从市场规模看,现阶段Micro LED市场规模确实不大,但是在5G+8k超高清产业发展推动下,增长预期非常可观。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Micro LED市场规模预计约14.1亿元,增速为348%;到2021年预计约为50亿元,增速为254%。

加之Micro LED被看作是未来重要的显示技术,事实上龙头企业并没有怠于Micro LED的布局,并且是以“显示模组”的方式进行研发、生产。

高工新型显示了解到,晶台股份、国星光电等LED封装厂商已发布Micro LED显示模组。其中晶台股份在2018年就推出了Micro COB “积幕”系列,现阶段点间距涵盖P0.6、P0.9、P1.2、P1.5,拥有亮面和哑面两种封装工艺方案。

国星光电在今年6月发布了第一代Micro LED新品——nStar Ⅰ 2.7英寸显示模组,采用玻璃作为基板介质,并应用了RGB芯片巨量转移技术,有望在汽车抬头显示、商业橱窗显示等领域实现应用。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