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法则打造能落地的汽车体验设计策略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通过对过往汽车定义项目的深入分析、及对未来用车场景的前瞻判断,我们认为:不能以盲人摸象般零散的视角对待未来的汽车创新。体验作为传播品牌、了解需求、提升转化率的有效途径,需要车企从产品导向的视角剥离出来,以系统性的体验视角和创新流程重新看待产品定义,再将创新结论映射到具体的汽车产品功能配置。因此,istd基于与各类型车企合作的成熟汽车创新经验,推出汽车体验创新的“七步”法则,帮助车企梳理体验创新体系,聚焦高潜力方案,同时顺畅衔接经典产品开发流程,打造承策略、懂用户、可嵌入、能落地的汽车体验设计策略。

梳理认知场景全旅程围绕人本认知流程,梳理车辆全生命周期创新机会点

4.定义人、物、数据间交互细则制定用车全旅程中的交互场景、交互方式与交互内容

5.呈现视觉化概念将创新概念通过故事方式呈现,促进不同团队形成统一理解

推进产品初定义搭建Usecase帮助概念深化,与经典的产品定义法则相衔接

电动汽车

1.明确品牌及产品价值基于品牌产品定位策略,明确价值点及其重要性排序

2.挖掘用户深层诉求

由表及里挖掘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为创新提供坚实依据

7.深化Usecase对接功能指标控制点将创新概念通过故事方式呈现,促进不同团队形成统一理解

1、明确品牌及产品价值:引领后续具象的产品服务定义

通过对标等不同方式对品牌或产品所需传达的价值核心关键词进行梳理,使品牌价值核心贯穿产品打造过程,使产品设计概念有据可循。

电动汽车

2、挖掘用户深层诉求:为创新概念打造基石

通过人种志研究对用户由表及里的行为、情绪、感受、认知诉求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不同诉求进行归纳梳理和侧重排序,为体验创新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确保打造的产品设计概念不浮于表面,而能触达用户内心。

电动汽车

3、梳理认知场景全旅程:系统性发掘体验创新机会点

通过时间流程及空间分布,细化用车全流程,以此帮助车企在产品定义环节能够从真实场景出发,既系统全面又触达细节地发现更多产品创新机会点;操作角度来说需要梳理用车旅程:涵盖品牌触达的初期环节,到购车、车辆使用、甚至出售与换购的全生命周期。

电动汽车

4、定义人、物、数据间的交互细则

以系统的交互思维定义前瞻性的具象体验

除流程外,对用户在不同场景和流程下的感受和认知的深刻理解也是打造成功体验设计的核心要义。因此需要:

电动汽车

1)对用户在各个环节“互动前、互动中、互动后”的感受;

2)对“潜意识感受、及经过思考后的认知”分别进行研究理解,使得对用户痛痒点诉求的理解更为深入,且能为后期的车辆产品定义给予更为细节的理论依据。

5、呈现视觉化概念:打破不同团队间理解壁垒、形成一致目标

传统研发团队的“用户不懂车”、“研发才是专业的”思维,使得产品离消费者越来越远。而视觉化的概念呈现方式能够以更具象的方式让相关人员站在用户视角,切身感受概念背后的意义,将使不同团队间能够站在统一战线看待新概念、新机会和新挑战。

例如:istd在与一家主机厂的合作过程中,许多业界先驱、领先用户应邀参与并基于用户痛点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解决方案,最初我们文字形式呈现给工程开发人员时,因为对概念理解较浅导致对创新概念的不认同,旋即给出了“无法实施”的回复。后经沟通,我们将概念通过视觉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并结合文字加以详述。工程师们逐渐将自己融入真实场景下,开始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理解了用户遇到的用车难题,以更为积极的方式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促进了概念的落地。

场景1:

快速换气与净化气味的设备。能放置在车内中心,有良好的循环与覆盖率。最好还能将残留在地面与拍打椅面产生的落灰一并吸入,轻松完成基本清洁。

场景2:

后座中央扶手箱处设置烟缸,带有抽风功能。能将点烟时的烟灰吸入,减少落灰。平时不抽烟能将烟缸盖上。保持清洁。烟缸也有小空间收积烟灰与烟头。待下车时再做清理。

6、搭建Usecase推进产品初定义:使创新概念顺畅嵌入传统产品定义体系

Usecase是围绕用户的创新概念的具像化延伸:Usecase基于用户视角制定用车全旅程,并对细分场景进行深化完善,明确各互动点从互动触发到互动结束的完整细节。相比较传统的产品定义从下至上、以功能为导向的方式,以用户实际场景为核心的Usecase产品定义工具可以从体验角度发掘更多用户大概率认可的创新机会点。

Usecase是用户语言到研发语言的桥梁:Usecase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可以衔接产品定义环节多个部门间的合作沟通。因车辆开发期较长而现有技术迭代速度快,因此Usecase需要站在用户角度对需求进行精准且完整的传达(如:结合品牌策略制定出解锁车门时灯光给不同用户的感受);同时,需要给予技术部门足够的开放空间,为实现体验的最终解决方案细节留有余地(如:技术部门将后续定义灯光闪烁的方式,并赋值亮度、频次等技术参数信息)。因此,在Usecase的呈现形式上,包含:1)在何种场景及其子场景中;2)谁/什么;3)通过收到、处理‘反馈怎样的信息(包括:交互必要发生前提、触发交互的形式、内容及时间点);4)从而实现如何的感受。

Usecase打通部门间认知沟通壁垒,促进内部对体验形成明确一致的目标: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Usecase工具的应用,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使工程开发人员能够容易理解并顺畅推进。同时车企内部对体验形成统一认知极有价值,各层级各部门之间需形成一致的目标“用户导向”。

7、深化Usecase对接功能指标控制点:为后续生产制造作指导性规划

对已有装备(或因创意所产生的装备),制定功能指标的控制点,顺畅衔接后端产品研发所需的功能定义及产品特征指标,作为后续研发的规范,亦便于未来工程与研发团队围绕功能指标控制点进行赋值。

例如:istd在与一家主机厂合作过程中,发现就“吹风”这一点的细节体验,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层层思考层层验证。从品牌层面,怎样的“风体验“能够体现其高端的品牌定位?从用户角度,“微风拂面”和“劲风疾驰”哪个更适合不同场景下的体验感受?风速、角度、湿度、气味应该如何调配?从研发落地角度,在空调出风口的装备上,需要设定怎样的指标,比如出风速度、由什么部件控制、有没有部件可以达到被赋值的效果?等等。

体验概念及指标定义基于用户需求、制定明确

的体验指标。例如“温暖的灯光”

装备定义明确呈现相关概念所涉及到的设备、器材

功能描述明确相关设备所需满足的一系列功能

功能关键控制点指标定义明确相关设备所需满足的一系列功能控制点

控制点指标赋值对功能控制点的指标进行更为明确的赋值定义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