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数字化战略落地加速!重磅发布eASIC N5X和FPGA开发堆栈

描述

本站原创!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  文/章鹰)2020年,随着5G网络商用,服务器中心大规模拓展,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全球仅仅有2%的数据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与处理。这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可利用空间。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在家办公、在线购物、远程医疗的使用激增,这也导致了数据的激增。过去的经验和现实表明,全球数字化转型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数据可以重新塑造世界。以PC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英特尔数字化转型战略成为全球数据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11月18日上午,在英特尔FPGA技术大会上,英特尔发布了AI领域的两款重磅产品,一是最新的英特尔开放式FPGA开发堆栈(英特尔OFS),作为第二代英特尔FPGA平台软件,通过可拓展的硬件,以及可访问的git源代码库的软件框架,英特尔开放式FPGA开发堆栈让软硬件及应用开发人员能更轻松地创建定制加速平台与解决方案。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可编程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Dave Moore表示:“FPGA一如既往地为开发人员创建定制化硬件提供支持, 为从边缘到云端的工作负载提供卓越的性能、功耗效率及总体拥有成本。今天,我们激动地宣布推出英特尔®开放式FPGA开发堆栈。经过早期客户的成功案例验证了英特尔开放式FPGA开发堆栈能够大幅降低研发周期,同时提升代码和硬件设计的重用率,对于希望加速工作负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而言是理想之选。

二是全新可定制解决方案英特尔eASIC N5X,帮助加速5G、人工智能、云端与边缘工作负载的应用性能。该可定制解决方案搭载了英特尔®FPGA兼容的硬件处理器系统,是首个结构化eASIC产品系列。
 

英特尔eASIC N5X具备四大优势:1、首款采用英特尔创新技术的结构化ASIC;2、与FPGA兼容的硬处理器系统;3、eASIC N5X器件作为具有创新性的新产品,核心功耗比 Agilex FPGA 器件低50%,可有效缓解散热限制,支持客户在同样的散热范围内提升性能;4、外形更小的自定义封装。该产品适用于各种工作负载,包括 5G 无线基站和无线电,以及云加速、存储、AI 推理处理和许多边缘应用。

英特尔eASIC N5X采用16nm工艺,具备多达880万个等效的ASIC门、高达229Mb的双端口内存和20Mb的128b注册文件,多达80个32.44Gbps高速收发器,采用四核ARM 硬核处理系统。

英特尔公司数据平台事业部副总裁、FPGA和电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Patrick Dorsey表示:“对于任何基于FPGA加速平台的开发工作来说,其核心挑战是分配从零开发与代码重用或IP授权之间的比例。”


图:英特尔公司数据平台事业部副总裁、FPGA和电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Patrick Dorsey

而Intel eASIC N5X则是Intel首款结构化eASIC产品,其搭载了Intel FPGA所兼容的硬件处理器系统,相较于Agilex FPGA最高可降低50%的功耗和成本。

英特尔的数字化战略和硬件支撑

在英特尔的转型战略中,推动关键转型的3大行业趋势分别为:5G网络转型、AI革命和边缘的爆炸式增长。这些重大趋势秉承“万物皆可云”的原则。为了释放数据潜能,英特尔推出了从至强、凌动CPU到FPGA到eASIC可编程解决方案组合的多种处理器选择。

英特尔提供Agilex系列、Stratix系列FPGA产品,以及MAX、Cyclone、Arria等边缘优化FPGA产品。目前,英特尔已经开始批量交付Stratix 10 NX产品。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可编程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Dave Moore说:“在过去的垂直市场转型中,FPGA 的主要作用是扩展平台功能。FPGA 是一个’白板’,支持需要定制的苛刻应用,正如领先的云端 SmartNIC 实施一样。FPGA 支持用户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凭借可编程性,系统可以随着需求和标准的变化快速调整,5G 部署的早期阶段以及 Open RAN 实施的初步规划就是如此。此外,FPGA 还有助于推动灵活性创新,是探索下一代技术以及对硬件进行相关验证的最快途径。”

eASIC作为一种结构化ASIC,是介于FPGA和标准单元ASIC的技术。相较于 FPGA,eASIC可降低单位成本和功耗,并缩短上市时间;而相较于标准蜂窝信号 ASIC,则可以降低非经常性工程成本。英特尔的eASIC 结构化 ASIC 技术可为不需要 FPGA 解决方案全部灵活性的应用带来可观的成本和功耗优势。据悉,英特尔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涵盖FPGA、eASIC以及ASIC的完整定制逻辑连续体的半导体公司。我们期待,英特尔这些创新产品可以助力5G网络时代,更多的数据挖掘和更有价值信息的有效提炼,也可以不断满足5G网络不同客户的新需求。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