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标准加速边缘计算场景化落地,浪潮多款边缘产品亮相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OCP China Day暨OCP Tech Week全球技术峰会中国专场上,浪潮展示了基于OTII开放标准的边缘服务器实践应用和边缘计算四大产品系列,并和与会的产业链伙伴分享了如何构建开放边缘计算生态,加快开放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在行业场景落地的最新观点。

2020 OCP China Day大会现场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5G等创新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边缘计算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据 IDC 预测,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球将有超过50%的物联网数据在边缘进行处理,这意味着边缘侧计算设备的部署量将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推动边缘计算标准的制定,对于边缘计算产业与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放标准加速边缘计算场景化落地

云边端协同的AI应用框架,以及5G核心网应用下沉,加速了计算力从数据中心向边缘侧延伸,推动边缘计算在智慧能源开采、智慧工业质检、无人驾驶等不同行业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行业创新和应用潜力。在发展边缘计算,实现云边协同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趋势在于:边缘计算将会承载越来越多的异构计算负载,甚至要将多种不同类型的算法组合在一起,单一、同构的计算设备已经难以满足边缘计算的需求,异构化的协同处理将会成为边缘计算的新常态。

在此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应用场景需要实现边缘计算的跨硬件架构开发、部署与运行,以实现更高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同时,边缘计算负载的复杂化也意味着,边缘计算中心将需要管理越来越多不同品牌型号、性能标准、部署模式的设备,这就需要制定统一的基准规范,降低部署与运维的门槛。

因此,推动边缘计算开放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为边缘计算系统的搭建与运行设定一致性规范,实现边缘计算硬件与应用的解耦合,让边缘计算应用能够独立于边缘硬件环境。同时,开放的边缘计算意味着系统的兼容性、灵活性与扩展性得到显著提升,以及赋予用户根据实际负载需求,灵活搭建边缘计算方案的自由。

OTII (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开放标准因时而生,因势而生,其首要目标就是形成面向5G及边缘计算行业应用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技术方案及原型产品,从而提高边缘计算系统的开放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边缘计算的开发、部署与运维门槛。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边缘计算产业链企业都在参照OTII标准来推动边缘计算应用、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浪潮边缘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波浪潮边缘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波指出,OTII边缘计算服务器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传统基站、核心网等设备往往是软、硬件紧耦合的,如果要进行扩展,必须首先实现软、硬件的解耦。而在应用OTII标准之后,原有CT设备可以用更加标准化、开放性的IT设备替代,实现ICT融合,有利于降低场景化边缘计算应用的部署成本,提升灵活性。

面向不同场景需求,浪潮多款边缘产品亮相

作为OTII和OpenEdge的共同成员,浪潮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布局,并积极为开放标准贡献力量,因势利导促进OTII开放生态的形成和演进。“浪潮已经把OTII作为首选技术标准,接下来会加速推进基于OTII标准的边缘计算服务器在具体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和部署。同时,我们还会聚合硬件商、软件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共同加速OTII开放生态的培育和产业落地。”孙波表示。

目前,浪潮正在围绕ICT融合、泛CDN、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产业+AI、城市治理、智能终端接入这七个场景,打造边缘微中心、边缘云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智算小站这四大产品系列,以支撑不同场景对于边缘算力的差异性需求。

浪潮边缘计算4大产品系列边缘微中心作为可在边缘室内环境部署的现场微型数据中心,实现了一体组装以及从工厂运输到客户的现场交付,可提升边缘数据中心的构建速度,简化运维。边缘云服务器符合服务器和电信两个领域的各类标准,针对边缘机房极端的部署环境和所承载的业务应用,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针对性设计,可满足极端环境的部署需求,在有限的空间限制下仍然具有十分理想的扩展性。便携AI服务器可实现边缘室内、车载环境部署,具备抗震、防尘、防水溅、大容量存储、高性能AI计算等优势,满足数据搬迁、质检、医疗、语音等应用的需求。智算小站提供近场端AI推理应用,具备多协议无线、现场总线支持,以及宽温设计与独立被动散热,适用于能源、铁路、物流、零售、制造等场景。

“基于OTII标准的服务器产品需要根据多样化场景需求进行差异化开发,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孙波强调,“我们希望能够聚合芯片、系统、应用、算法、模组等不同的合作伙伴,统一标准、共建生态,一方面围绕不同行业、场景的需求制定标准,另一方面打造各生态伙伴可以互联互通的共享接口,推动边缘计算产业的开放和融合”。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