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正迎来一个研发设计协同平台时代,橙色·云协同研发平台上线

描述

制造业正迎来一个研发设计协同平台时代!

12月18日,以“协同创新业态 智享云端研发”为主题的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介会在深圳圆满落幕,会上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向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企业发布了“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倡导共建“研发设计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企业研发上云提出新思路。

聚焦研发核心痛点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企业,尤其是占大部分的中小微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问题,包括单个产品利润逐年缩减,企业核心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持续投入研发,不具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随时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这些,无一不在阻碍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前进的步伐。

出路在何方? 橙色云创造的协同研发新业态,为这些企业铺设了一条产品设计创新的“康庄大道”,开创了研发设计的协同平台时代。

“橙色云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创新痛点为切入点,基于杰瑞集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创立了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专注于制造业企业新品研发、产品升级、产线技改等需求,为客户提供贯穿工业产品从需求发布到验收交付全业务流程的服务。” 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迎芳女士在推介会上如是介绍平台的创立初衷。

有哪些核心优势?

实际上,工业产品的协同研发,因为其协同研发过程的复杂性、云端设计工具和设计管理程序的复杂性,以及研发项目拆解和研发能力判断的专业性,注定了工业B2B协同研发平台建设和运营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

那么,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提供了哪些优势服务?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由CDS云协同系统和CRDE云研发系统组成。

不同于企业传统模式,CDS云协同系统针对客户提出的需求,跨区域、跨领域聚合优秀工程师组成研发项目组,通过云端协同研发,在线完成合同签约、项目管理、交付评审、资金支付等服务,为企业打造优质设计研发外脑。

而CRDE云研发系统,通过将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所需的必备软件以体系化的云端服务赋能于工程师及团队,在降低应用成本、部署成本、运维成本情况下,多方协同,在线开展协同研发、共享、交流、变更、评审等工作,打造跨地域、跨领域、跨终端的研发设计环境。

目前,橙色云已在全球6个国家建有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通过网络链接全球,在一个平台上汇聚了全球20多万设计资源与工程师团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撑协同创新和研发上云两种业态的落地,实现协同研发平台的全流程服务,橙色云还特别组建了一支由多位行业专家和专业博士组成的研发“大脑”团队,具有对工业产品多专业协同研发认知的沉淀和理解,通过技术分拆实现为客户提供优质和快捷的服务,这也是橙色云能够把研发需求成功交付的核心优势。

共话产业互联网新业态

与消费互联网提升消费者的效率和感受不同,产业互联网注重的是消除产业痛点,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提效和价值赋能,因此,产业互联网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一片无可计量的新蓝海,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的诞生,可谓正当其时。

在推介会上,橙色云的革命性创新理念,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同。

“橙色云推出这个协同研发平台,非常了不起!”在主旨演讲中,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首先点赞了橙色云。他围绕“工业互联与创新创业” 主题,站在全球技术变革的维度,向与会者分享了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趋势,并提出制造业企业要从技术层面实现转型升级、要用智能设计引领智能制造的指导观点。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顾问管震表示,“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传统工业企业进行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之一,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实中不再完全是由平台驱动工业升级,而是从实际业务目标为导向。”

赵迎芳则谈到,工业互联网服务的对象是实业,制造业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决定了产业人将成为技术创新和互联协同的主力军。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基于一个平台、两大系统支撑了两种新业态:聚合外部工程师为发布研发需求的企业云上协同研发的业态和支持企业内部研发团队云上完成研发工作全过程的业态,共同赋能制造业产业链。 

在高峰论坛环节,燕山大学赵静一教授、北京大学刘宏教授、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会柳亚强会长等专家进一步围绕《协同研发创新业态  赋能制造业实体企业》话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纷纷发表观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纳言献策,并为这场盛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作为引领工业产品创新模式的开拓者,橙色云推出的业界首个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协同平台无疑已经吸引到产业的极大关注。置身产业互联网的蓝海中,“让企业没有难解决的研发问题,实现每个创造者的设计梦想”,橙色云的这一愿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制造业研发新模式,橙色·云协同研发平台在鹏城上线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工控论坛】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