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技局举行川大青岛研究院科技创新沙龙活动

描述

一个饱含满怀创新激情和创业风尚的城市,总是拥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1月22日,青岛市科技局举行川大青岛研究院科技创新沙龙活动。来自市科技局、四川大学专家、川大青岛研究院、合作企业代表近50人参加本次活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也是青岛市科技局推出的第二期沙龙活动。活动汇聚了青岛新材料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投风投行业协会于一堂,打通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路,再次共谋青岛新材料领域发展的新蓝图。

在产业化项目介绍环节,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郭少云带来了题为《5G通讯PCB覆铜板高填充PTFE粘结材料的制备技术》的项目介绍。他表示,当前我国氟树脂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40%,但低端氟膜制品产量严重过剩,高端氟膜制品还需依赖进口。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位于国外膜制备成型技术的严格封锁。如今,这已成为制约我国5G通讯、高端武器装备和新能源等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戴靠山结合科研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以《风能后市场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为题对新时代下,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卢铁城教授团队骨干齐建起教授在《Al、Zr基先进透明陶瓷材料及产业化》的项目介绍中,以透明陶瓷材料为载体,加以生动的案例展示出新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胡雪丰在《颅骨修复与海洋生物材料的制备与研发》的项目介绍中,从生物医学材料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海洋灵感材料”来为更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项目对接交流环节,来自北京、省内及青岛本土企业代表依次对新材料项目介绍中的技术转化提出了见解。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民表示,目前青岛正处于进一步打破传统、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需要外来技术的指导与帮助。从底层逻辑、算法来探讨新材料新技术,对中小企业而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知其所以然“应用到企业中,用来指导和引领更多中小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融合的重要原因。他建议,下一步要重点思考如何打通国家重点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与一般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不用的是,科技创新沙龙立足于青岛,辐射当地产业矩阵,将更加追求务实、常态化、持续性的开展,不断给青岛创新创业氛围注入力量。

胡雪丰建议,雄厚的海洋资源优势为青岛发展新材料相关产业赋予了先天条件。“渔民在出海归来时,船底部通常会沾满不少贝壳,这让渔民头疼不已。这种贝类的超强粘性让我们对延长新材料的降解时间有了新的思索。针对贝壳的粘性特质,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最终实现了调节和控制镁合金作为骨钉和支架材料时的降解时间,更好地发挥出海洋灵感材料的医学价值。“胡雪丰补充道。

开放是青岛最大的机遇和优势所在,而开放,意味着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科技局切实发挥平台实效、创新思路举措,让企业来出题,高校与科研院所来答题,共同破解“卡脖子”难题。通过科技创新沙龙活动,创新主体之间互通有无,围绕当前行业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企业优势、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共同对青岛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并达成了进一步沟通合作的意向。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用最大的诚意和热情的服务营造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此落地生根,帮助更多创新创业者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原文标题:青岛财经日报:打通成果转换通路,市科技局举办川大青岛研究院科技创新沙龙活动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