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建议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小于50W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2月19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公开征求《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50W。这是否意味着,无线快充的功率竞争或许将就此止步50W?

  要说近几年在智能手机上进步最快的技术指标,快充绝对排得上号。短短几年间,有线快充功率就从20W直奔120W,无线快充也从最初的5W飙升到50W。

  但显然,50W并不是无线充电的终点。去年7月,OPPO发布了65W无线充电技术;三个月后,小米也发布了80W无线充电。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被搭载在已发布的产品上,不过手机厂商们相继大秀肌肉,意味着无线充电功率赛道的竞争还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主旋律。

  正因为如此,工信部近期公开的这份暂行规定惹来不少争议。毕竟,这可能意味着将来市面上出现的无线充电设备功率将被强制限制在50W以内,而部分厂商已经发布的更大功率无线充电也将只存在于实验室中。

  不过在细看了这份征求意见稿后,其实不难发现,这一版暂行规定,其实是为了避免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对正常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其中为移动、便携设备以及汽车等无线充电应用设定了功率以及频段的限制。

  此前,国内对于无线充电设备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另一方面,对无线电管理却是一直非常严格。在没有取得无线电操作证的前提下,只能工作在固定频段并限制发射功率在0.5W以内。而目前大多数近场通信技术如NFC,同样是工作在开放频段并限制发射功率。

  虽然无线充电并不属于通信范畴,但其工作时辐射电磁波,并且工作频率与无线电通信频段有所重合,因此在无线充电工作时有可能会对无线电通信造成干扰。以征求意见稿中限定频段6765-6795kHz为例,即使是个人获得B类无线电操作证,也只能在100W的发射功率内进行工作,而现有无线充电设备无需证书即可达到50W功率。

  与此同时,随着无线充电普及,越来越多便携充电宝也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如果不加以限制,未来市场上出现各种更大功率的便携无线充电宝,一旦设备本身EMI没做好,那么对于电磁环境的干扰将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比如对航空、铁路等交通领域的通信干扰。当然,在征求意见稿中,也有详细的“磁场强度发射限值”以及“杂散辐射发射限值”规定。

  因此,编者认为,无线充电加强管理是好事,但这次设定的50W最大功率却有些“一刀切”的嫌疑。毕竟在更大功率下,无线充电通过优化EMI设计,也能够做到避免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不过,作为“征求意见稿”,这只是最初版本的设定,毕竟50W这个数值更像是从目前市场上功率最高的无线充电产品中获取的,而标准制定落后于市场一直是各国监管部门的难题。

  作为企业,技术迭代以及产品更新是维持企业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作为监管部门,则需要从消费者利益、行业发展、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去考虑管理办法,最终的标准制订更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总而言之,编者相信,无线充电发展的脚步并不会因此而停滞,合理的标准将反推行业走向更加良性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