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之前的纯电动车辆电池管理的一些看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

电池从30kwh到100kWh,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里程也越来越长。这也是电池往一个电池包发展的必然动力,可以替换和升级,这是用户切实的需求。

谈一下有关之前的纯电动车辆电池管理的一些看法。从总体来看,2017年到2018年是中国第一代纯电动汽车三元电池使用的过程,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过往存量的车子是需要持续维护的,对于电芯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已经迭代过的技术。随着应用的深入对于电池衰减和电池安全需要有一些考虑。

1)电池的绝对能量和净能量

首先讲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电池能量。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来说,电池企业提供的电池,在25℃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C电流放电,低于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能量这是额定的能量,单位是Wh。在车辆申报数据的时候,实际是按照这个额定1C的能量来标识的。

但是这个实际的能量并不是这么管控的,在电池管理系统里面,是按照容量Ah来管理,按照荷电状态(SOC)是指电池中按照规定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可用容量的百分比,在理论上SOC状态范围百分比一般是从0%到100%。考虑到化学电池反应特性:阀值边界,静态和动态差异、倍率差异、估值精度差异等,SOC估值需要留出缓冲区间,以确保电池时时刻刻工作在安全区域。因此实际对于客户来说,真正能用的是一个范围比如,5%-95%释放90%的电量。

在这个方面,欧洲的汽车企业按照自己的做法,一般都会给出两个数据,直接把这个使用区间做了标识。从技术上来看,随着电池越做越大,处于循环次数的整体考虑,从40-50kWh有一个临界点,开始往90%以上的范围扩大。

2)初始和结束 BOL和EOL能量

电动汽车也是有老化的,和燃油车一样,其实未来最终过了XX年XX公里,电池是始终要衰减的。BOL的能量=电池额定能量*SOC窗口EOL的能量=电池额定能量*SOC窗口*电池衰减在这个做法里面,车企所能做的事情,基本上是给出了一个比较长的范围,然后备注一个电池的70%的容量保持率作为基本的质保条件。或者类似特斯拉这样不计周期,以电池的安全来兜底。

我们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类似i3最早期的版本,一共22kwh,BOL早期18.2kWh,随着电池总的能量折损到70%,也就是15.4kWh,如果再按照这个窗口开,整个可用电量为12.74kWh,这是现实而骨干的问题。这批早期的2013款的电池是被替换的,升级到了42.2kWh的版本。

根据欧洲的仿真数据,3-5年的电池衰减系数在10%左右,8-10年在20%。正常条件下,触发70%的质保条件是不太能发生的事情。

我在联合国EVE有关于电动汽车技术GTR方面,对于电池的衰减,展开了一个全方面的技术立法方面的探讨,目标是在2021年6月形成一份文档。核心的目的,是希望让车企不要给出70%的情况,而是根据实际的年数和里程来给出一个中间过程。预计到这份文件形成,大部分车企会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衰减系数。

3)有关安全控制和使用平衡的策略

其实这个是最为让人担心的事情,我们知道美国的两个企业是通过设置最高电压或者最高SOC来缓解安全问题的。这个从现实来看,主要是充电控制中,对于SOC估算和校准在小电流下确实使用电压校准。而从安全统计的角度来看,高SOC状态容易引发热失控。当然这里存在两种做法:

强制在BMS里面设定最高的SOC(通用发布了一个更新,是这么做的,设置到90%)

在中控屏系统里面设定推荐的SOC范围(最高90%),每次默认跳回来,在长途续航的时候改回来

小结

个人的看法,其实是电动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从几十Ah到200甚至是300Ah的替代,我们都看到了电池从30kwh到100kWh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里程也越来越长。在发展过程阶段,过往2-3年的电池放到现在一比,价格又贵能量密度还低。这也是电池往一个电池包发展的必然动力,可以替换和升级,这是用户切实的需求。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