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的核心处理器芯片-睿思芯科

描述

睿思芯科与RISC-V的渊源


睿思芯科是在2018年成立的,因为我是David Patterson的学生,此前我都在美国创业。


但当时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兴被美国制裁,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在中国关于芯片这块的自主设计,本土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就在深圳成立了这家公司,专门经营RISC-V和RISC-V相关的技术。那么当时为什么叫睿思芯科呢?其实就是取的RISC的音译,那么睿思芯科和现在的清华-伯克利,RIOS图灵奖实验室都有一定的关系。以前UC Berkeley在做RISC-V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Par Lab,我们就是希望把Berkeley的模式拿到中国来,我们也在这边的TBSI(清华-伯克利)建立了RIOS实验室。所以你可以认为睿思芯科就是实验室孵化出来的企业,专门commercial这种开源的技术、产品的模式。


研发团队规模如何


我们现在研发主要以深圳的团队为主,在成都有一个office,美国也有几位同事这样子。


全球指令集架构竞争格局如何


通用的指令集来讲的话,目前主要就是X86和ARM,RISC-V是一个新兴的指令架构,可以说是最有希望的。其它的我觉得暂时没有那么高的希望,从整个生态的活跃度和关注度来讲,是没有RISC-V势头这么好的。


那么X86主要是在服务器和桌面市场,ARM开始是以手机为主,然后包括服务器和桌面也在慢慢渗透。RISC-V当时设计是为了所有平台都可以应用的,最先走向成功的是IoT,AIoT,物联网这些,慢慢的现在也拿RISC-V做一些高端的东西。就我们公司来讲,也是比较集中于中高端的这种RISC-V,包括domain specific,针对特定的处理器、DSP,都是我们现在比较专注的,三个主要general purpose的东西。那么我们说一些特殊的domain,比如GPU的指令集;音频DSP,视频DSP,这些在各大厂商应该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指令集。所以通用的有2-3个,我认为就是RISC-V未来10年内最有希望的;那么专用的,每个垂直领域也会有一些,你会看到这些垂直领域里面有RISC-V的身影,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IOT中RISC-V的应用优势


在IOT,AIOT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痛点,是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所以你能否在市场里形成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大家很多采用集成ARM的处理器,集成公版的设计来讲的话,差异化并不是特别明显。


但是真正说,当你在一个特定的domain里,是否能将一些domain knowledge做到你的处理器里面,这就能够充分反映到这一点。然后提供一些与公版不一样的设计,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也是真正有意思的挑战。那另外一个就是说,我认为在这个市场里面,你的迭代速度要非常快。举个例子,像在智能穿戴领域的TWS蓝牙耳机,它们的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大概每半年到一年,它就会推出新一代的产品。所以这个领域里面,能够快速迭代,能够结合domain,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睿思的RISC-V芯片有哪些


我们现在对外有一个给鸿蒙的IoT智能穿戴,智能连接的芯片,还有一些是给非常大的客户available的,集中在高端的智能穿戴场景里面。


多核异构芯片架构的特殊性是什么?


多核异构主要是为了能效。像Pygmy(睿思芯科芯片产品)里面是有一个定义的向量指令集,相当于针对特定语音里面做一些相应的优化。所以我们一直说在RISC-V上增加指令集domain specific,然后用这种异构架构。像每个CPU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有向量扩展,有的是没有向量扩展的,那么它主要是为了解决这种在特定场景下的东西。之前可以看到我们给鸿蒙开发板上用的,就是Pygmy里面其中一个子集的版本。我们包括给其它一些大客户销售,围绕这种定制化的向量指令的产品也是有的,相当于你可以认为是一个我们比较template的设计。


RISC-V IP业务情况如何


其实RISC-V的模式来讲,大家都在做探讨,那么不可能纯粹是芯片,因为RISC-V本身的模块和定制化非常强,所以针对不同领域的客户,我们会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做penetration。


我们也确实有些处理器的核心技术,我们是会license的,就是通过IP或者合作研发的方式license给我们比较大的合作伙伴。但目前来讲,我们并不愿意做非常通用的IP授权,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是在各个行业里面非常头部的企业,我们对真正的差异化,它整个的volume还是比较在意的。并不是说我过来,可以买一个通用的任何一个公版的设计。那么我们这些设计里面,与其说是IP,倒不如说是定制化的研发,定制化的联合开发更多。


但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会采用不同的模式,包括你说的这种IP的license的模式。我们出去的并不是那种非常廉价的设计,很多里面肯定还是要包含有domain knowledge的。另外从它的性能功耗上来讲,比起市面上公开的一些版本,有很高的价值,我们会做一些高端的license。


RISC-V落地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总的来说一下行业吧,我觉得RISC-V推广对所有人来讲,就是它的软硬件的一个生态,RISC-V处理器周边的这些东西。ARM这些方面来讲的话,目前做的算比较成熟了,但RISC-V从软硬件到软件工具开发、调试器,以及周边的IP来讲,可能还没有ARM那么强的生态。但是它也在逐渐地改变,也有些公司在做比较通用式的RISC-V的license的模式。我个人认为,RISC-V的未来可能还是在这种domain specific,就是帮助别人实现差异化的地方,而不是说ARM的一个廉价替代。


我们的定位实际上还是做中高端的RISC-V处理器,并且我们的处理器在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和场景,还是有自己非常不错的积累的。尤其是我们在向量这块,有一些像向量处理器,向量编译器的非常独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垂直领域,我们也和各种各样的头部企业有一些联合产品和进展,慢慢地大家也会看到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


RISC-V竞争格局前瞻


在这个生态来讲,目前大家拿RISC-V做集成做SoC的比较多,但是真正有研发RISC-V处理器内核能力的,具备开发自主IP的企业并不多,而在研究高端处理器上的企业就更屈指可数。那么研究高端处理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迭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永远保持领先。


我觉得一个是迭代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说对行业的理解,跟特定的一些domain的能力,是我们能够保持在这个领域里面能够非常有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优势。


如何助力RISC-V生态建设


我们也在RISC-V这个基金会,包括我自己也是基金会的董事,那么我觉得生态建设就是软硬件一起往前推进的事情。比如说要有一些足够好的开发环境/开发硬件,很多软件才会动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鸡跟蛋的问题,我们对这种开源的开发板/open spec都很感兴趣,


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所有人一起努力的事情。那当然了如果说有更多的RISC-V硬件,high qualified RISC-V硬件的话,我觉得会对整个生态发展比较好一些。


RISC-V对自主可控的意义


我觉得RISC-V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放标准,但是真正所谓的自主可控,关键是你能不能在本土做这种非常核心的微架构,甚至包括核心的架构研究。如果你还是依靠本土做一些集成的话,我觉得并不能代表自主可控,而真正的是说你在本土完成从产品设计迭代到应用的一个闭环,我觉得才是真正意义的本土研发。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最后会把公司开回中国,开回深圳,这个离终端产品都非常近的地方。所谓自主可控,我觉得是真正地打通整个商品的商业闭环,那这样就会有一个能从产品来驱动的迭代,把整个产业链和设计链留在中国。

关注我们,了解最新risc-v资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