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维修方法论第一篇(摘自《电气维修方法论》序言)

描述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创造发明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和日新月异的电气设备。现代电气设备朝着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广泛深入应用在个人家庭、企业科研、教育医疗和行政军事等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确保电气设备长期可靠运行,对个人、企业、政府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象人生病需要治疗一样,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故障,需要电气工程师对其进行维护。

       因为电气设备是人创造的工具,所以任何故障都是可以修复的。然而电气设备涉及很多跨行业跨专业知识,技术更新快、淘汰率高,加上受现场环境和经验技能等因素限制,以及电磁运动不可见性、高速性和复杂性,故障原因隐蔽性和偶然性等特点,需要借助专业工具仪器才能观察其特征和规律,所以电气维修难度很高,某些繁难故障甚至连生产商都束手无策,迫切需要用正确方法论指导维修提高效率。

       电气维修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和研发制造不同。研发制造只面对单种电气设备,通过严格专业分工,由多人共同完成任务,个人只需要掌握本领域、本行业和本专业的知识。电气维修要面对功能各异、形式多样和日新月异多类电气设备,只有少量掌握跨领域、跨行业和跨专业知识的精英才能完成任务。当代社会对高素质电气维修工程师需求数量远多于研发制造工程师,但是学校或师徒等传统培养模式时间长、效率低,造成社会上高素质电气维修工程师奇缺。电气工程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电气维修涉及知识点多线长面广,学习时很容易陷入理论脱离实际、难以学以致用的怪圈,所以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因为新技术产生和旧技术淘汰一样快,电气设备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而且宏观快速发展、微观残酷竞争,所以电气工程师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技术前进的步伐。电气维修方法论以维修需要为导向对涉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建立排查故障源流程和修理故障流程提高维修效率。既能高效培养电气维修人才、方便知识传承和发展,又能帮助电气工程师快速深刻认知电气设备、电路和电气元件,高水平处理各类电气故障,获得社会广泛尊重。

       在电气维修行业中普遍存在维修经验、资料和资源个人化和碎片化的问题,如个人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即不能有效控制维修风险,也不能保证维修质量,维修方法可复制差,难以培养人才,不能形成独立的技术流派;没有正确方法论引导,面对设备异常无从下手,不能高效可靠的排除电气故障;维修资料和技术参数掌握在个人手中,因人员流失原因难以持续稳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不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后期升级改造,容易形成安全质量隐患,急需收集整理客户设备技术资料以满足电气维修需求;因电磁运动不可见性,需要借助专用工具和专业仪器才能观察其变化,而价值不菲的工具、仪器或备品配件通常分散在多人手中,利用效率低,容易闲置浪费,迫切需要相互调剂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维修成本。

       丰富实践经验是外功,虽然能立竿见影解决部分实际问题,但适用范围窄,可复制性差,不利于技术水平提升。科学思想方法是内功,虽然不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和流程,适用面广,可操作性和复制性强,有利于技术传承和发展。本书树立先正确认知对象才能可靠处理问题的维修思想,根据维修实践需要将电气理论知识和维修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电气维修前先认知电气设备、电路板或电气元件的特征和规律,才能在维修过程中快速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功能用途,选择最佳思路查找故障源和处理故障,避免仅凭经验盲目试探产生失败风险,提高维修成功率和质量。

       本书先从不同维修深度系统描述对象(电气设备、电路和电气元件)的共同特征和规律、同类对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具体对象的具体特征和规律,提高认知维修对象效率。查找故障时先选择合理切入点,再缩小排查范围,后判断对象好坏找出故障源。处理故障前先制定可靠处理方案,再进行维修,后整理记录维修资料。本书建议尽量采用最先进工具和仪器,提高电气维修装备水平。为了提高认知效率和查找故障源成功率,要与时俱进,将数字三维建模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等新技术运用到电气维修中。针对当前电气维修行业普遍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

       本书把与电有关的设备统称为电气设备,其故障称为电气故障,其维修称为电气维修。这套观察剖析、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电气维修,也适用于其它设备的维修,甚至适用于所有需要采用追因溯源和客观验证两种思路相结合以探索未知世界的任务,如科学探索、创造发明、事故分析和侦察判案等。(作者:罗清;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电话:13548205451;微信:pzhLQ564200811;QQ:56420081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