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40万都招不到人 我国半导体人才为何如何稀缺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每年的9、10月,号称金九银十,是当年的招聘旺季,对于半导体行业同样如此。尤其在今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对于人才的争夺,更显得异常激烈。而从实际的招聘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

某家位于上海的大厂在芯片设计工程师岗位上为本科应届生开出了20-35K的月薪,甚至可以认为直接对标了互联网大厂。而其他地区如成都、青岛等企业招聘的集成电路硕士应届生月薪最高也来到了40K,这对于过往的半导体从业者而言,在薪资上无疑提升了几个高度。

当然,企业并不会无缘无故提升员工的薪资,通常而言,一个产品价格的上涨无外乎两个因素,一个是供给减少,一个是需求增加,总而言之是供需失衡。

从需求上来看,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共新增超过2万家半导体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增速达32%,总量为2019年的1.3倍。同时,随着5G的普及和汽车行业对上游芯片需求的增长,2021年国内半导体企业数量也将进一步增长。

快速增长的企业数量,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同步递增,据招聘企业公布的信息显示,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招聘量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5.3%和22.2%。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为27.04万人,制造业为26.43万人,封装测试为20.98万人。

但就目前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来看,基本可以满足的相关人才仅为40万左右,人才缺口达到了30万之巨,随着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的增多,这一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为了能够让自己能够招揽足够的人才,不少企业只能提高薪资待遇,这才有了开头那让人惊讶的薪酬。

有趣的是,在接触过不少相关半导体企业内的高管后,却发现即便是如今调高了薪资待遇,但是人才问题依然是他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半导体行业的另一面

相比其他行业,想要从事半导体相关工作对于个人文化水平而言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本科毕业,大多更是要求硕士毕业。并且由于集成电路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技术较为复杂,想要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让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集成电路知识的人掌握其中一项技术,基本是天方夜谭。

同时,近几年国内也在高校中进行相关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但这些人才培养需要数年时间。并且过去几年,半导体可不是一个热门行业,甚至在过去,高校中所培养的半导体相关人才,近8成毕业就转行。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来看,人才的缺口几乎无解。

转行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朴素,虽然半导体芯片号称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但归根结底,半导体行业仍然属于制造业。尤其国内的半导体技术在全球来看并不算尖端,国产产品所占份额极低,也就到了近期,才被一些大厂所采纳,能够进行实地的测试。

所有的制造业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累。在半导体制造工厂中,需要24小时机台不间断的运行,毕竟重启一次成本太高,这就需要有人进行倒班,夜班的辛苦也劝退了不少想要入行的人。

即便只是单纯做设计,大部分也需要24小时在线,随时准备回归岗位处理问题。并且半导体行业压力很大,遇到的问题经常要与时间赛跑,随着制程技术推进,光罩的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这让许多研发工程师工作时都如履薄冰,毕竟一个小问题都能导致钞票快速蒸发。

在如此劳累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不少行业内人士选择舍弃了高薪的工程师岗位,转向更舒适的赛道去追求生活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更何况大多数半导体岗位,如测试、封装的工程师,薪资基本不会过万,不仅有着同样的压力,待遇还不高,而这才是行业的大多数。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虽然如今不少企业已经调高了半导体相关的岗位薪酬,但这种薪资不过是与其它高薪行业如金融、互联网相当,并且半导体工程师跳槽到CS中非常容易,既体面,又能有更好的生活。

辛苦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加上半导体毕竟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薄,迫使许多半导体人才向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流动,造成了人才的空心化,这不仅是国内存在的现象,也是全球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赢者通吃的半导体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半导体行业的工作相对而言比较辛苦,但还是有许多工程师坚持在这个行业中深耕。但本质上,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比如生产CPU的英特尔、AMD,制造GPU的英伟达,FPGA的头部企业赛灵思,模拟芯片的龙头TI等。

就在国内掀起国产替代的浪潮前,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中,几乎都采用了这些企业的元器件,这是技术上的压制,也是半导体行业的特点。

想要在这个行业中做到头部,就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大量的投入,但是如果在别人已经成熟的赛道上进行追赶,那么就意味着企业前期的巨额投入几乎无法获得盈利,毕竟客户不会去为性能不好,价格还差不多的产品买单。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何过去国内的半导体行业普遍薪资不高,因为大多数盈利都被拿去进行投入到技术迭代或者人才培养中了,也拿不出太好的待遇给员工。

以模拟电路为例,通常一个能被称为成熟有经验的模拟电路工程师需要有5年经验,而想要培养出一个领军人物,花费更是不知凡几。有内业人士戏称,一位拥有数十年经验的资深模拟电路工程师培养出来花费的代价可以换一座等身重的黄金。更别提如今模拟电路高度分化,基本上做电源的就不会做RF,想要培养多一个方向,就需要翻倍的烧钱。

如今待遇提上来了,但企业终归还是要看投资回报比的,可以认定,如今90%以上自研芯片的企业并没有实现盈利,甚至可以说还不如做代理商的赚钱,没有足够的利润,光靠烧钱又如何确保企业在技术上能够实现领先。

一旦无法确保技术领先,那么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价格竞争,重新陷入了恶性循环。而人才高昂的薪资在企业无法盈利的情况下也持续不了多久,最后终归会恢复到合理水平。

演变到最后,需要高端人才的只有几家头部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没有如今这么大了。回看国外的半导体发展历程,近50年来,就是一部并购史,无数知名的半导体公司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行业的发展前景有限,也在阻碍了相关人才的进入。

不过好消息是,某家半导体企业的老板表示,虽然国外半导体行业不断并购,但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才刚刚兴起,他们在并购的道路前还走了很久,国内想要发展到这一步,至少还要20年以上。

小结

行业的利好,让企业大量涌入,但原有人才无法满足激增的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又要等到数年以后。因此各家半导体公司只能拼薪资互相挖人,不过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整体工作环境的艰辛也在阻拦人才的进入。如何打造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合理的回报,平衡企业运营与人才培养,应该是相关企业的当务之急。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