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连续四届参展进博会,赋能本土创新履行中国承诺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上海,2021年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正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中。作为连续四届参展进博会的展商,此次蔡司围绕“挑战想象力的极限”的主题,亮相三号馆3A5-001展位,并展示了来自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与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过往三届进博会上,蔡司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不少企业更是在现场签订了合作意向和订单,截止11月6日,已达成约4亿元的意向订单。

进博会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表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的承诺,让蔡司对一个更协同开放、更包容创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坚定了蔡司深耕中国的决心。2015年,蔡司中国总部大楼落子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持续助力浦东这一科创高地的高质量发展和制度型开放。六年后的今天,恰逢蔡司诞生175周年,作为进博会的‘四届元老’,我相信凭借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蔡司能够进一步深化与本土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并为各界带去关键性变革与突破。”

把握进博机遇,承接溢出效应

此次进博会上,蔡司展示了四大业务领域的20余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为各界观众集中呈现了蔡司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其中,CLARUS 500真彩高清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媒体和交易团参观问询;同时,它还被权威媒体评选为进博会创新医药新品,获得了大众与行业的双重认可。作为世界首台同时提供真实眼底色彩与高分辨率的超广角眼底相机,CLARUS 500可对视网膜进行更全面的记录和检测,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疗,更可为医生量化随访管理病变提供便利。2021年,蔡司CLARUS 500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已在中国正式上市。

进博会


CLARUS 500真彩高清超广角眼底照相机

 
此外,蔡司也展示了一系列在近视防控领域的最新成果。这其中包括新近与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及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成立的中国首家“蔡司近视精准防治临床示范中心”。该示范中心展示了结合蔡司先进技术的创新型精准诊疗模式,旨在建立诊疗流程的金标准,以提升近视防控的整体医疗水平。中国近视防控问题任重道远,蔡司希望通过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将精准、高效的近视防控治体系展现给广大观众;并进一步号召各界人士关注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而努力。

赋能本土创新,持续投资中国

今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不仅在高端制造、医疗健康和大众消费等领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创新需求。凭借进博会这一开放的平台,蔡司得以充分把握中国市场趋势,洞悉本土客户需求,从而构建更广泛的合作网络,为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进博会

 
连续四届参展也展现了蔡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外资企业,在引入世界前沿科技的同时,蔡司还借助中国开放市场的东风,加速本土创新研发。2012年,蔡司中国创新与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这也是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首个研发中心。十年来,蔡司中国的本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获得超过80项创新专利。
 
未来,蔡司将继续以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重点,深化对华长期承诺,并将进一步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以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以及175年的创新经验驱动本土创新,与广大中国客户共享机遇,共同成长。

关于蔡司集团
蔡司是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技术先驱。蔡司集团业务覆盖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部门。
 
蔡司致力于为客户开发、生产和行销前沿创新的工业测量及质保解决方案,针对生物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显微镜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眼科及显微外科诊疗的医疗技术解决方案。蔡司也是全球光刻技术的行业标杆,其技术被芯片行业应用于半导体元件的制造。除此之外,蔡司品牌的眼镜镜片、相机镜头及望远镜等创新产品也适销全球。
 
蔡司的产品组合与数字化、医疗及智能制造等未来增长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致,同时也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凭借于此,蔡司正在塑造技术的未来,并以其解决方案不断推动光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公司在研发方面进行的可持续且大量的投入,为公司的成功、蔡司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市场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司将其营收的12%投资于研发——如此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在蔡司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蔡司在全球拥有约34,000名员工,约30个生产基地、近60个销售和服务公司及27个研发机构分布于近50个国家。公司于1846年在耶拿成立,总部位于德国奥伯科亨。卡尔蔡司股份公司由卡尔蔡司基金会全资所有(截至2021年3月31日),后者在德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