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美国进行6G测试 多国抢占6G赛道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据外媒报道,三星正在美国进行6G(第六代移动通信)的测试试验。而韩国的另外一家公司LG电子在今年8月也成功进行了6G太赫兹频段的无线信号传输测试。如此看来,在6G技术的研究方面韩国已经领先了吗?

韩国默默投入6G技术研究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促进的是物联网的发展 ,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从毫秒降到微秒级。6G将使用太赫兹(THz)频段,太赫兹频段是指100GHz-10THz,是一个频率比5G高出许多的频段。

目前多个国家都已经投入到6G技术的研究中,希望抢占先机,因为从过去每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只有在研发中把握先机,掌握标准制定权,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韩国在5G技术领域比较落后,如今6G技术的研究刚开始,而中美欧等国家还需要投入不少精力推进5G的规模商用,韩国直接迈过5G进行6G通信技术的研究。

政府对6G的研究极为重视,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2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用于6G相关技术开发,重点将集中在确保新一代核心技术、争取获得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优势、提升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能力等3个领域,另外还与美国就6G领域达成合作协议,韩国的目标是,力争将韩国打造成高水平的6G技术强国。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韩国在技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6月韩国三星公司表示已经顺利通过了全球第一个6G原型系统的测试,如今三星正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实验室使用133千兆赫-148千兆赫带宽的电波进行6G信号测试,该公司计划通过试验确认是否可以用6G智能手机与基站进行中远程通信。如果试验成功,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除了三星,韩国另外一家公司也已经成功进行相关测试,今年8月LG电子成功进行了6G太赫兹频段的无线信号传输测试,测试的距离超过了100米。根据LG官网提供的测试信息显示,测试在一栋比较高的大楼发出,在另外一栋位于百米外的大楼内进行接收,最终成功接收到了数据信号。

其他国家6G技术研究进展如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韩国,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美国进行研究的多是科研机构,另外Intel、IBM巨头企业也有资助高校进行技术研究,在取得的成绩方面,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纳米通信集成电路实验室已成功研制工作频率在115-135GHz的微型无线芯片,在30厘米的距离上能实现36Gbps的传输速率。

日本政府对6G技术的研究也极为重视,并采取多项措施推进6G研发。2020年12月消息,日本追加预算,拨款用于促进6G研发,试图加大力度推进6G研发,希望在下一个赛道抢占市场先机。在成果方面,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最新研制的通信系统300GHz下传输速度可达100Gbps。此外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与广岛大学和松下公司合作,率先突破了基于CMOS低成本工艺的300GHz频段的太赫兹通信技术。

另外芬兰、英国等也在进行相应的研究,不过目前尚无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芬兰的奥卢大学目前正在从无线连接、分布式计算、设备硬件、服务应用四个领域着手研究。

中国在5G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对于下一代6G技术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中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在2019年就正式展开了6G技术的研究,另外有消息称,华为其实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对6G研究的投资。2020年11月,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值得关注的是,在6G专利技术方面,中国已经位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任正非此前表示,虽然当前各国都还处于6G研究的初期阶段,我们仍然需要未雨绸缪,抢占专利阵地,避免到时候因为没有专利而受制于人。有分析认为,越是拥有大量相关专利,越能在标准制定中占据优势,世界通信标准在3G以后为了避免多种技术并存,一直以行业整体制定规格和标准。总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韩国企业在6G技术的研究上确实已经处于领先位置,这或许也是因为韩国目前并不用考虑5G的发展,可以全身心投入到6G技术的研究中,而且韩国的三星、LG电子本身也极具技术实力。

不过如今5G的规模商用才起步不久,6G真正实现应用大概也需要接近10年时间,目前多数国家还处于早期战略目标制定和科研机构早期探索阶段,真正的竞争还未开始。

韩国目前领先的成绩并不能表示其最终能够占据领先位置,不过其早期踏实的研究积累,却可以让其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潜力。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