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之IP地址、TCP、UDP

今日头条

1100人已加入

描述

网络基础之IP地址:

IP是每个主机设备唯一的标识,不同的设备IP地址不同利于查找某个设备。

IP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什么是公有地址?例如我们在网络上去使用一台共享服务器,我们进入服务器就需要输入IP地址,此时这个IP地址就是共有地址。(总结为:能够通过IP地址访问到的设备端)

什么是私有地址:例如我们局域网下的每个IP地址。当我们使用不同的手机或者电脑设备去连接路由器时,每个设备有不同的IP地址,称为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分为三类:(C类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A类(16777214个) IP范围:10.0.0.0-10.255.255.255
B类(65534个) IP范围:172.16.0.0-172.31.255.255
C类(254个) IP范围:192.168.0.0-192.168.255.266

当我们使用WIFI模块ESP8266去做一个智能产品时,手机设备与WIFI设备同时连接同一个路由器时,就类似于一个局域网。反而,当手机设备连接A路由器,WIFI模块连接B路由器,此时就会发现无法使用手机与WIFI模块达到通信的功能。

IP端口:

设备图1 IP端口号

什么是端口?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

当我们两台设备相互连接时,A电脑想去访问B电脑的某一个网站或者某一个应用,此时B电脑中文件和网站那么多,如何去区分那?举个例子:在学校里我们能很清楚的记得每个班级的名字,八(二)班,九(一)班。我们是如何准确地找到这些班级呢?是的,通过每个班级的地址+端口号。八(二)班中八为地址,二为端口号。在IP中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找到我们所要访问的网页或者应用。

网络基础之TCP、UDP

TCP:面向有连接的双方(就像电话,对方在了才可以进行通话)。在网络中,TCP就是需要连接成功后才可以传输数据。

TCP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连接,可靠性较高,针对一对一数据传输。因此TCP应用于要求数据传输可靠性较高的场景中,类似于文件传输,文件传输中出现一点问题,文件就会无法传输。

UDP:面向无连接的双方(就像寄信,对方在与不在都不会影响信件的发送)。在网络中,UDP不需要准确连接,直接就可以传输数据。

UDP不需要经过仔细的连接,速度高,针对多对多数据传输。因此UDP应用于要求实时性的场景中,类似于网络直播。

ESP8266之UDP通信(AT指令)

我们此次ESP8266使用到了UDP协议传输,接下来我们来看UDP如何配置!

注意:拼写AT指令的时候,设置键盘输入为英文状态。

1,配置WIFI模式

AT+CWMODE = 3    //softAP+Station mode -- AP+AT模式
返回:OK

2,连接路由器

AT+CWJAP = "SSID","PASSWORD"  //SSID and PASSWORD of Router -- 连接IP地址为SSID,密码为PASSWORD的路由器
返回:OK

3,查询ESP8266的IP地址

AT+CIFSR        //以查询到的IP地址为准
返回:
+CIFSR:APIP,"192.168.4.1"
+CIFSR:APMAC,"1A:FE:34:A5:8D:C6"
+CIFSR:STAIP,"192.168.101.133"
+CIFSR:STAMAC,"18:fe:34:a5:8d:c6"
OK

4,远端可变的UDP通信

注意:当使用AT+CIPSTART指令创建UDP通信,将最后一个参数设置为2时,UDP通信的远端可改变。

①创建UDP传输

AT+CIPSTART = "UDP","192.168.101.110",8000,1112,2
返回:
CONNECT
OK

说明:

指令中的参数介绍:

"192.168.101.110",8000为UDO传输的远端IP和端口,即电脑端创建的UDP端口 – 可以自己设置

1112为ESP8266本地的UDP端口,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如不设置则为随机通信  – 可以自己设置

2表示远端可变

当知道8000和1112两个端口时,我们才可以实现通信。

5,发送数据

AT+CIPSEND = 2    //Send 2 Bytes 发送2个字节长度,这里的2可以修改,比如要发送7个字节,就改为7
>UDPcontent       //发送的数据内容
返回:
Recv 2 bytes
SEND OK

注意:

发送数据时,如果输入的字节数超过了设置长度(n);

  • 系统提示busy,并发送前n个字节,发送n个字节后响应
  • 超出长度的数据部分则被认为无效数据,不被接收

如有不足之处,大家多多提建议,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