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能一栈式边缘AI解决方案全面赋能智慧视界

描述

数字化浪潮下的城市需求

伴随着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的逐步推进,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全国各地均已相继提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旨在为各城市进行迭代升级建设,并形成一个高效的、智慧的未来城市。

随着生物识别、智能摄像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巨大变革中充分发挥AI的技术优势,是耐能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过去几年经济的发展提速,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冠疫情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家庭数字化转型需求逐渐被激发,智能设备为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及高效适用性,智能家居市场已经悄然崛起。

耐能不断深耕边缘端场景,拥有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家居和智能驾驶在内的丰富解决方案矩阵,致力为“智能生活”不断添砖加瓦。

一栈式边缘AI解决方案,全面赋能智慧视界

耐能是行业内少有的一栈式边缘AI解决方案厂商,包括自研KL5、KL6、KL7系列芯片,和多项高性能图像处理技术及AI算法,目前已全面商用于全球诸多客户产品中。

KL5系列是面向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等低功耗AI应用,集成了ARM低功耗CPU设计及耐能低功耗NPU,典型功耗低于0.5W,可满足电池驱动设备的长续航需求。

KL6系列是面向家庭安防、运动相机、全景相机、行车记录仪等多个领域的AI SoC,支持多镜头摄像机应用,提供多达4通道CMOS Sensor输入、高达500万像素@30FPS 输出、H.264/H.265智能高效编码,可针对多种广角镜头的专用视频质量增强与硬件矫正。

KL7系列整合ARM高算力的多核CPU和耐能全新一代的ISP及NPU,支持4K/8K、HDR、2D/3D降噪及多种图像增强和矫正算法,为客户提供专业级的图像质量,可以运算更复杂的AI任务,对更大范围的多个目标进行实时检测,行为侦测,支撑智慧城市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自研多项技术,高能适配各类复杂场景

自研ISP技术

耐能拥有经验丰富的图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新一代ISP支持主流的图像传感器和镜头路线图,支持2D/3D AI 降噪、局部色调映射、动态补偿技术、高达120dB高动态范围、智能边缘增强等,即使在逆光和极低照度场景,也可对真实世界进行高保真还原。

在鱼眼矫正方面,耐能ISP支持内置硬件dewarping处理,可通过专用硬件直接校正360°/180°大广角图像,并进行几何拼接、补偿不同传感器的颜色偏差,无需占用CPU资源及后端再开发处理,具备更高的处理效率。

可重构NPU技术

耐能是可重构NPU领域的领导者,在行业创新提出动态存储DMA提升存储器访问效率,以及动态支持同一个神经网络的不同数据精度需求,使得NPU既有ASIC高性能又不牺牲数据密集型算法的可编程性。凭借可重构NPU独特创新的架构和优异性能,耐能团队获得IEEE CAS 2021年Darlington最佳论文奖。

耐能可重构NPU在与多家AI芯片实测中(公开模型和数据集),同等算力下耐能NPU的 FPS比其他高50%~100%,因此耐能AI芯片的NPU可以更低算力满足同等场景需求,实现更低功耗和成本,耐能NPU运算int4模型与int8相比精度几乎无损;并率先在行业支持transformer,既可做机器视觉,也可运行语义分析,创新地将多种AI应用融合进一颗芯片。

实力AI算法助力万物互联,守护万家灯火

耐能专注轻量级AI模型研发,有独特量化的专利技术,同等精度下模型更小,2019年美国 NIST算法排名中,耐能在64MB以下模型排名第一。

耐能3D人脸识别方案通过银联BCTC增强级认证,可应用于黑夜、正常室内照明、室外阳光等多种光照环境,不仅可动态捕捉人脸信息、识别精准(99.99%)、识别快速(1S内),而且防伪性极强,可杜绝各类2D照片和3D头模等攻击。

基于耐能自研的3D人脸识别方案已大规模商用,包含诸多行业头部客户,此外耐能还支持多人识别、Re-ID、物体识别、虚拟围栏、车辆识别等多类算法。

应用于楼宇门禁控制的案例中,耐能方案可在庞大的人脸数据库中,快速精准辨别人脸信息,使人脸通勤成为常态化,有效优化通行体验,便于企业及楼宇管理。

家用安防领域,传统门锁及家用猫眼可视摄像头中,对用户而言存在识别差,易攻破,不方便等缺陷,通过搭载耐能的人脸算法,以毫秒级解锁体验,精准识别每一张脸谱。

智能驾驶领域,基于耐能强大的自研ISP性能,赋能车载前装市场,优异的图像处理有效应对复杂的行车及恶劣的天气环境,让驾驶更加安全。

拥抱AI,奔赴美好日常

边缘AI应用场景丰富,耐能研发的边缘AI模型与硬件拥有高安全性、反应速度快, 可以支持多装置堆栈等特点,时至今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AIot的浪潮正在迅猛袭来,作为行业里少有的一栈式边缘AI解决方案的厂商,极高的性价比,让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了耐能。

未来我们坚信并致力普及化和去中心化共同协作的人工智能,以便更好地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及便捷的生活,共同奔赴美好日常。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