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加速,市场规模近万亿

描述

(文/程文智)与前几年主要做示范项目不一样,这几年物联网正在很多细分行业内落地,比如这两年的煤矿智能化项目。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国内有4700多座煤矿,按照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据业内人士估计,一个煤矿智能化的投入在2亿元左右,粗略估计,煤矿智能化市场的规模在9400亿元左右。
 
之前传统煤矿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这几年,国家开始推动煤矿智能化的工作,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
 
煤矿智能化的驱动力

为何这几年开始,煤矿智能化的速度开始加快了呢?可以从政策和客户需求两个方面来看。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有三点:首先,2020年开始,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加上能源5G的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的落地,预示着国家层面对煤矿行业智能化的鼓励和重视;其次,去年应急部给了华为智慧矿山标准化的任务,打破煤矿智能化各自为政现状;三是国家政策对智慧矿山、矿山开采的资金扶持,现在累计又增加了一千亿到三千亿。
 
从煤矿客户的需求来看,煤矿智能化可以给他们带来三大好处:一是更加安全;二是效率更高;三是智能化后更容易获批额度,因为煤矿的产能在国内其实还处于计划之中,产能是不容易随便批的,但如果做了智慧矿山的矿井,就很容易批额度,提产也容易通过。因此,煤矿客户本身是有动力去做煤矿智能化的。
 

 市场规模

图:华为矿鸿智联万物解决方案架构图(来源:华为官网)

 
煤矿智能化的主要玩家

华为在2021年3月成立了煤矿军团,来专门做煤矿智能化的业务。其实在此之前,任正非等华为高管就多次到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份考察,开始布局煤矿行业智能化了。而在华为之前,阿里巴巴就想在煤矿行业做工业互联网了。
 
据煤矿行业的业内人士指出,煤矿行业从需求端到最终端,最前端到供应链,整个前端有很多的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积压了很多煤,包括路上运输的仓储业都没有打通。阿里巴巴最初的打算是利用菜鸟系统、蚂蚁金服和钉钉系统,把整个煤矿行业的产业链都打通,从而实现按需生产,比如火电厂终端用户需要用多少煤,就生产多少,这样就可以精准开采,精准物流,减少仓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然,这个想法是很美好的,实施起来,最后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现在华为进入煤矿行业了,带来了其核心的鸿蒙矿鸿OS。
 
其实,煤矿行业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除了阿里和华为这两个新进入者,还有很多在这个行业耕耘很久的企业。比如,中煤科工占了50%左右的市场、龙软和梅安森各占10%左右、还有南京北路、华夏幸福等企业。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煤矿智能化方面,中煤科工是绝对的老大,最有发言权,一般都是他说了算,其他企业的煤矿智能化项目都要向他汇报,由他验收。也就是说,他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现在华为进来后,将会推动煤矿智能化的标准化,未来将可能会打破煤矿行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私有协议繁多的局面。
 
据悉,现在给华为的任务是让他在山西做智能化矿井的国家实验室,给了他500亩地,一年后要拿出标准化的方案,估计今年应该会有一个标准的方案出来。
 
其实,煤矿行业的民企和中小企业还是愿意跟着华为一起做标准化的工作的,毕竟标准化之后会打破垄断,开放对中小企业更加友好。
 

 市场规模

图:矿井智能巡检设备(来源:华为)

 
而华为自己原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有人预计他不会在煤矿行业涉足太深,因为煤矿行业是一个很注重安全的行业,是要承担安全责任的。华为最好的模式就是卖他的产品,不跟客户留很大的粘度,跟客户相互成就。而且煤矿行业只是华为鸿蒙系统的一个应用领域而已,做好了,还可以覆盖到其他各行各业。
 

 市场规模

图:危险感知设备(来源:华为)

 
现在最缺人

据悉,一个煤矿的智能化项目的周期一般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刚开始每个项目都需要投入30人,甚至更多。中煤科工据说有几万人。其他企业也是一样的,如果想要把业绩做得更大,就需要招聘更多的人,而煤矿智能化是这几年才开始的,本来有经验的人就不多,因此,这些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业务,而是人手够不够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