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物联网设备证书管理系统的6大好处

描述

  数字安全证书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石。通过为服务器提供一种方法来验证每个传入通信的来源的真实性并指导他们如何解密他们的消息,他们在原本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建立了信任。请记住,无论是智能传感器、网络摄像头还是智能电视,任何被黑客利用的单一连接设备都可能被用于恶意活动。

  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字安全证书?与您的国家政府颁发的护照在您跨越国际边界时确认您的身份一样,由受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颁发的数字安全证书为物联网上的每个端点授予身份。以 X.509 证书为例,它是 IETF RFC 5280 标准中定义的最常见的数字身份类型。它的主要成分是设备名称,以及与该名称相关联的非对称密钥对,包括用于加密的私钥和公钥。

  与护照一样,数字安全证书也有有效期。一旦通过,服务器将阻止来自关联设备的任何传入通信,直到证书更新。您的护照可能有效期约为十年。物联网设备没有那么奢侈:多年保持相同证书的风险太高了。保持物联网设备的高安全性需要及时从流通中删除过时的加密算法和包含的证书。

  虽然较短的证书有效期对最终用户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好处,但它们给设备开发人员和管理连接设备车队的公司带来了挑战。他们不需要构建设备、为其配置所需的证书并在其整个 IoT 生命周期内将其发布到野外,而是需要不断检查它,确保它使用的加密仍然跟上速度,并在何时更新证书它们到期 - 或面临后果。

  而且赌注可能很高。被泄露的设备和过期证书的影响可以通过工业生产流程、物流链和社交网络级联,使设备、机器、个人和整个企业面临风险。

  降低设备队列管理风险的一种方法是摆脱手动设备配置和证书更新,并采用自动化证书管理工具,例如我们的零接触配置和物联网证书管理服务提供的工具。旨在与领先的物联网云平台无缝集成,包括 AWS IoT Core、Azure IoT Hub 和自定义平台,这些服务可以轻松扩展到使用基于 X.509 证书的设备身份验证的所有物联网平台。

  以下是使用自动化证书管理系统的六大好处

  1. 开箱即用的设备载入

  通过我们的零接触配置服务,整个设备配置过程——包括创建和签署根证书、将其上传到云服务提供商、生成相关的公钥和私钥,以及在设备和物联网平台上配置签名证书– 只需几分钟即可安全地为您的整个车队完成。只需点击几下即可配置系统。然后,只需将其打开,配置过程就会在每个单独的设备上自动执行。

  2. 设备证书生命周期的全面控制

  然后,我们的 IoT 证书管理器可让您轻松监控和控制所有现场设备上的 X.509 证书,简化更换受损设备证书和提前更新即将到期的证书的过程,所有这些都通过我们用户友好的 Thingstream IoT服务交付平台。

  3. 可从数千万台设备扩展到数百万台设备

  我们的零接触配置和物联网证书管理器服务具有高度可扩展性,使您能够从原型设计无缝过渡到大众市场规模,即使您的车队规模扩大,也可以保持较低的间接成本。

  4. 可预测的设置和维护成本

  实现强大的物联网设备安全性不仅仅是眼前一亮,这对最终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希望以最少的麻烦获得最大的性能。然而,对于设备开发人员而言,所涉及的努力——物联网安全专家、安全硬件开发、安全生产设施等——都体现在预算和产品销售价格中。

  将u-blox SARA-R5 LTE-M 蜂窝模块(具有基于硬件的信任根以实现强大的物联网安全性)与我们的零接触配置和物联网证书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相结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您的设置成本并提供清晰的总拥有成本,控制生产和运营成本,同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5. 面向未来的终身保护

  互联网安全领域一直在快速发展,黑客和安全团队努力工作以保持领先地位。而且速度不断加快,这也是物联网设备证书的寿命越来越短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具有一年有效期要求的普通证书很可能很快需要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同时,计算速度的提高和新的计算范式正在威胁着当今的加密方法。

  使用 IoT 证书管理器,您可以确保您的设备始终受到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无论它们在哪里以及在现场使用了多长时间。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生命周期向十年时间推进,面向未来的证书管理工具为未来的安全威胁提供了智能保险政策。

  6. 保修和支持

  我们支持零接触配置和物联网证书管理器服务,提供全面的保修和专家支持,包括根据您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的优质服务水平协议。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区别,它在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方面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今天开始

  详细了解我们的证书生命周期控制安全工具包以及我们的SARA-R5 系列 LTE-M 和 NB-IoT 模块,它们共同提供了业内无与伦比的完全集成的硅到云安全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