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舱的智能家居 或是未来发展方向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顺利接驳。3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已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新征程。而在太空中,维持航天员的长期舒适生活,一部分依赖的便是那些送上天空的智能家居。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在这期间,乘组人员还将开展在轨健康检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等工作。
 

 智能家居

图源:CCTV
 

 
太空的智能之家
 
想要维持一个人在隔绝的环境中正常生活,是一个非常考验技术的难题,不仅需要考虑到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还需要考虑到人的精神需求。航天员同样拥有正常的需求,这就需要一套完备的系统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是生存设施,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在空间站中配置了整套生命保障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为空气净化系统,主要让空间站内部的空气始终保持流通状态,将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过滤掉,再补充新鲜的氧气进来,等于是太空中的空气净化器。
 
同时,空间站中的水资源非常珍贵,并且不容易补充,如果全部依赖地面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建立一个必要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是迫切的。通过将尿液、洗澡水等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吃的方面,过去太空中吃饭比较麻烦,即便已经将所有食物制作成了半成品,但还是需要将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后才能食用。如今,空间站基于“时间触发以太网系统”建立了高速局域网,只需要一个控制器就可以控制所有的设备。
 

智能家居

图源:国家航天局

 
航天员通过手持终端,就能够控制所有电器,微波炉同样如此,提前将食物放进去,远程设置好便可以及时加热食物,极大缩短了时间。
 
不仅如此,宇航员的手持终端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随时调节太空舱内的照明环境,通过不同模式设置不同舱内的灯光,避免让航天员长期处于单调的环境中从而影响情绪。
 
同时,太空舱中的Wi-Fi网络已经可以让航天员流畅的浏览地面网页或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并且空间站舱外的摄像头也能将拍摄的视频画面实时传回地面。
 
在平常时期,航天员都会佩戴骨传导耳机,通过舱内的Wi-Fi来互相沟通,同时与地面保持实时的联系。
 
智能家居的未来方向
 
如果仔细看其实可以发现,太空中使用的智能家居产品与陆地上的智能家居有许多差异,尽管都能够进行互联互通,但航天员在使用智能家居时可以用一个终端控制所有设备,真正地实现全屋智能。
 
而太空中的智能家居产品演变,或许也预示着未来智能家居形态的变化。此次包括太空舱中的微波炉、热风加热装置、灯光设置等,都可以通过终端来进行方便的调节。
 
全屋智能不单单指的是家中各个电器产品智能化,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窗帘、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而是通过家中的传感器来收集灯光、温度、湿度、人体情况等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各个智能家居产品,让用户感受到最好的居家体验。
 
而这种全屋智能、互联互通目前实现的可能也开始越来越大,不仅仅是Matter协议所带来的改变,也是智能家居未来的必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员通过手持终端就能控制所有的太空舱内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这个终端可以是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眼镜。但不论是什么产品,至少这个手持终端意味着未来的智能家居控制器一定便携、小巧且方便操作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所佩戴的耳机基本为骨传导耳机,或许这也将成为未来人们太空生活的标配。
 
与普通耳机相比,骨传导耳机不通过空气介质,而是通过震动人体骨头来进行发声,即便是在空气稀薄的外太空中,骨传导耳机也能够清晰地听到各种声音,这样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
 
太空中的智能家居产品不仅可以让人们提前窥见未来的智能生活场景,也可以让目前的智能家居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单品智能走向全屋智能,从各司其职到通力协作,从固定终端到移动终端,空间站中的智能家居已经呈现出了这些变化。
 
未来中国空间站中还将常驻航天员,这些航天员的日常生活也将经常性地使用智能家居。关注太空中智能家居的变化,能够更好的明确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毕竟人类的未来,在星辰大海,而智能家居也将伴随人类走向宇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