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 Studio亮点功能

描述

Device Studio(简称:DS)作为鸿之微的材料设计与仿真软件,能够进行电子器件的结构搭建与仿真;能够进行晶体结构和纳米器件的建模;能够生成科研计算软件 Nanodcal、Nanoskim、MOMAP、RESCU、DS-PAW、BDF、STEMS、TOPS、PODS、VASP、LAMMPS、QUANTUM ESPRESSO、Gaussian的输入文件并进行存储和管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输入文件传递给远程或本地的计算机进行计算,并控制计算流程;可以将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和分析。

上一期的教程给大家介绍了Device Studio结构操作的内容,本期将开始介绍Device Studio亮点功能7.1-7.3的内容。

7. 亮点功能

7.1. 超胞识别原胞

Device Studio具有 超胞识别原胞 功能,其操作非常简单。如在Device Studio中导入石墨烯超胞结构的界面如图7.1-1所示(石墨烯超胞结构在XY面的3D视图),在该界面中点击 Build → StandardizeCell 则实现将石墨烯超胞结构识别为原胞结构如图7.1-2所示。

石墨烯

图7.1-1: 导入石墨烯超胞结构的Device Studio界面

石墨烯

图7.1-2: 石墨烯原胞结构

7.2. Nanodcal一键计算

Device Studio在Windows系统下,针对Nanodcal、RESCU新增一键计算功能。对于Nanodcal软件,以MoS 2 的能带计算为例,在已经做过自洽计算,并且生成MoS 2 能带计算的输入文件 BandStructure.input 的基础上,在Device Studio的Project Explorer区域选中能带计算的输入文件 BandStructure.input → 右击 → Run 弹出Run界面如图7.2-1所示,点击该Run界面中的 Run 按钮则进行MoS 2 的能带计算,计算完成后的Device Studio界面如图7.2-2所示。

石墨烯

图7.2-1: Run界面

石墨烯

图7.2-2: MoS 2 能带计算完成后的Device Studio界面

图7.2-2中的能带图即MoS 2 的能带图,在Device Studio的Project Explorer区域的 BandStructure.xml 文件即MoS 2 的能带计算的结果文件。对于该结果文件,选中 BandStructure.xml → 右击 → Show View 则弹出能带的可视化分析界面如图7.2-3所示。在该界面中,用户可根据需要编辑图片,如修改图像中线条粗细、线条的颜色、坐标轴取值范围;可自行设置标题和坐标轴的标注,同时可修改标题、坐标轴和标注的字体类型和字体大小,以及是否给字体加粗;勾选图7.2-3界面中的 export size 之后,可根据需要设定导出MoS 2 的能带可视化分析结果的图片的大小。

石墨烯

图7.2-3: MoS 2 能带的可视化分析界面

备注

Device Studio在Windows系统下,不仅Nanodcal具有一键计算功能,RESCU也具有,对于RESCU的一键计算这里不做详细说明,用户可参考 Nanodcal一键计算。

7.3. 柔性器件结构建模

Device Studio具有搭建 柔性器件结构 的功能,以搭建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 柔性器件结构 为例,首先在Device Studio中导入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分子器件结构如图7.3-1所示,在图7.3-1界面中点击 Build → Bending of Device,弹出搭建 柔性器件结构 的Bent界面,在Bent界面中选择 Both Side,并设置相关参数如图7.3-2所示,点击 Preview 即可预览搭建的 柔性器件结构 ,点击 Build 即搭建好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 柔性器件结构 ,其结构文件 Au-Alkanethiol-Au_bent.hzw 挂载在在Device Studio的Project Explorer区域的,搭建好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 柔性器件结构 的Device Studio界面如图7.3-3所示。

石墨烯

图7.3-1: 导入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分子器件结构后的Device Studio界面

石墨烯

图7.3-2: 搭建 柔性器件结构 的Bent界面

石墨烯

图7.3-3: 搭建好金-烷硫醇-金(Au-Alkanethiol-Au) 柔性器件结构 的Device Studio界面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