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宽带选择:移动还是无线?

行业新闻

42人已加入

描述

  2011年注定是3G大热的一年,iPhone4作为智能手机的潮流代表在中国竟然已经上升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固然是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的空前成功,但同时也推动着市场需求的空前高涨。本人身边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们觉得随时随地上网很重要,因为他们要收邮件、要看股票、要发微博、要玩视频……需求的喷发当然也激发了相关的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终端厂商无比的热情,在本周举行的广州3G博览会上,众多的3G产业相关设备和应用被展示,也有着光明美好的蓝图被描绘——— 例如4G、例如自主的TD-LTE、例如可能达到168Mbps的HSPA……而在这些推介中,移动宽带生活是一个最经常被提到的字眼,似乎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相信未来人们将会更加热爱“移动”着的宽带生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本人的体验来看,移动宽带的需求有被夸大的嫌疑。准确一点来说,是“移动”的宽带需求没有那么强烈,真正激增的需求是“无线化”的宽带以及宽带的进一步提速。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产业升级方向的问题,以目前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自主的TD-LTE技术标准为例,其技术测试中已经表现出了比现有的3G更强的宽带扩展能力,无疑是具有发展前景,但在实现模式上,建设TD-LTE网络意味着中国的运营商又要重新建设一张网络,然后不断优化质量、完善覆盖,根据中国移动2G网络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个历程至少也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可是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以国内建设3G网络的情况来看,重新铺设一张TD-LTE网络初期投入就需要数千亿元,而且还不能一次性满足所有现有用户的需求,因为网络容量的扩张需要时间,但其提供的性能也不过在100-200Mbps的水平,和届时固定宽带全光纤化提供的1000Mbps相比仍然有不少距离,而即使通过现有802.11n WiFi无线扩展技术,人们也能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借助WiFi+固定宽带的组合得到300Mbps的速率。而事实上,目前人们所谓的“移动宽带”需求并非时时刻刻都在“移动”状态下产生的,相信经常出差或者移动办公的朋友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即使使用3G上网卡,大部分也是在机场、酒店、星巴克等地方找个位置坐下来“固定”着用,真的在车上、船上、飞机上移动着用宽带的情况其实很少,这其实说明消费者更需要的是随时随地的无线宽带接入,而非一定需要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接入。

  这话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是到产业层面上却是“小钱”和“大钱”的区别,就拿个人消费者来说吧,无线宽带的实现只需要为自己的固定宽带买个200元左右WiFi路由器就能搞定,一次性投资长期使用,而办个3G上网卡则是需要每月100元的月租一直交下去。对运营商也同样如此,建设无线宽带只需要在现有的固定宽带网路基础上大规模铺设WiFi热点,投资千万元级别最多亿元级别,但是建设3G或者4G网络则不同,动辄千亿级别甚至万亿的投资,而且还需要不断投入完善和优化费用,两者差距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不断追逐“移动宽带”概念的3G-4G的网络升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实在值得我们探讨,尤其是在有成熟的、较低成本的无线宽带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如此高投资的重复建网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更加需要我们认真论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