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的治疗性微针(MN)贴片介绍

描述

心肌内注射是向心脏提供治疗药物的直接有效方法,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所需剂量,减少副作用。然而,这种注射方式的注射量非常有限(10–20 μL)。此外,由于心脏跳动,注射凝胶可能会出现渗漏问题。同时,注射还可能会破坏局部细胞外基质(ECM)结构,从而引发炎症。

近期,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程柯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可分离的治疗性微针(MN)贴片。这一贴片由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凝胶制成的针尖和可溶解的非交联透明质酸(HA)凝胶制成的基底组成,其中,针尖还集成了装载了间充质基质细胞分泌因子(MSCF)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PLGA NP)。移除基底后,针尖可牢固插入梗死心肌,而无需缝合步骤。

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对MSCF-NP的摄取高于心脏成纤维细胞,从而可促进受损心肌细胞的增殖。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MN-MSCF-NP治疗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恢复心肌体积,并减少心脏重塑过程中的纤维化。该研究证明了MN可将MSCF直接送入心肌,可为心脏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微针的设计制备

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与心脏基质细胞(MN-CSC)整合的MN贴片(MN-CSC)。MN针尖可诱导心肌中CSC的旁分泌效应,并持续释放旁分泌因子以促进血管生成、减小瘢痕大小和增强心脏功能。然而,此类贴片需要缝合到心脏上,且贴片和心肌之间缺少 “通道”,限制了给药效率。

基于此,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可分离的微针贴片,可以很容易地施加于心室。其中,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作为微针基底,ELP凝胶作为微针尖,由此可生成分泌体释放通道。研究人员进一步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MSCF)集成进PLGA NP中,然后将其装入ELP水凝胶中,可增强针尖的机械性能(图1)。

ECM

图1 MN-MSCF-NP的制备表征

修复心脏组织

MN在干燥状态下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穿透心室释放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不仅可以控制MSCF的释放,还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优先摄取。此外,由于水凝胶是交联的,多孔聚合物网络可以重新水合和吸收水和营养物质,从而使水凝胶更类似于心脏细胞外基质(ECM),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ECM的功能。研究发现,相比于心脏成纤维细胞,MSCF-NP更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增殖,而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也可使梗死面积和胶原沉积减少,有利于心脏重塑(图2)。

ECM

图2 MN-MSCF-NP治疗心脏梗死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