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警示产业链垂直分工勿因小失大

行业新闻

43人已加入

描述

  自从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强烈地震以来,各家产业分析师纷纷试图厘清日本当地材料、设备与晶片的生产据点毁损,可能对全球制造业带来的影响。而尽管各方观点不同,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整个世界现在得为过去数年来电子产业链的全球化,付出一定代价。

  当然,比起那些在地震中丧失生命与家人的、目前仍在水深火热中的数以万计日本当地灾民,产业界的损失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我们的心意与他们同在。

  回到我们的主题;目前已经确认的,有关硅晶圆材料、封装用化学树脂、以及微控制器(MCU)供应链所受到的冲击,显示在过去十年来,一味朝向最精简、最斤斤计较以及即时性的电子产业供应链,现在恐怕已经让全球经济陷入某种程度的风险──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确切得知将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有的分析师认为,全球经济在2011年所受的日本产能损失,将会因为灾区重建需求带来的额外激励而获得弥补。在日本地震发生前,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曾警告,电子供应链有库存水位升高的迹象;而现在因为日本产能的损失,该机构认为库存水位升高危机将会获得纾解。但在另一方面,因产业链面临缺乏合格的第二货源、或是丧失制造产能调配自由度等问题,仍会使2011年的全球GDP受到冲击。

  曾经有一度,电子产业被视为是战略性的,是以军事观点来考量的,所以本土供应商与第二供货来源是必要的条件,但这种思维几乎被忘得一干二净;对于以最低成本产出最高可能产品数量的追求,催生了垂直分工,也让那些无法成为龙头、无法创造经济规模的厂商被迫退出市场,或是放弃某些业务。

  结果是半导体产业成为众多专业的集合体,彼此之间高度相互依赖,一旦其中有人遭遇变故,其他人都无法应变。

  请切记“因小失大”这句话。我们现在得预期,由于某种化学品、某种气体、薄膜或是晶片仍卡在日本制造链里出不来,所以德国车厂可能没办法生产汽车;其他如白色家电制造商、消费性电子产品制造商,也可能会因为缺MCU而无法出货。据了解,那类晶片已经有开始涨价的迹象。

  从2010年到进入2011年,全球晶片产能利用率已经飙到90%以上,这实际上意味着市场供不应求;在某些晶圆厂可能因为得等待周遭基础建设重建、得停工半年的状况下,库存恐怕是不够的。而如果硅晶圆材料的供应真的成了问题,没有其他的制造商可以填补空缺产能,这意味着半导体制造产能会进一步陷入窘境。

  这些问题可能会在2011年第二季与第三季开始浮现,届时若晶片制造设备出现缺货,也会影响IC供应商在2012年提升制造产能的计划。

  市场研究机构Future Horizons的创办人暨首席分析师Malcolm Penn,向来就反对目前流行的“轻晶圆厂(fablite)”晶片业经营模式,以及被削弱的供应链;他很久以前就说过,IC的平均销售价格不会一直下滑。而他也不只一次表示,失去对晶片制造能力等战略条件的掌控权,只能看到短利,但长期以后将会证明是对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或区域有害。

  现在看来,日本震灾恐会为Penn的观点提供佐证,但我确信,他并不乐见他的分析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凸显出来。在过去的十年,我们享受了电子产业全球化所带来的廉价电子产品,而现在,全球化开始准备向我们要回那些少付的代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