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蜂鸣器播放音乐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说明

描述

通过开发板的蜂鸣器播放歌曲在实际产品设计中可能用处不大,但是在一些开发板中非常常见,其实看似简单的功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还比较多。

本文对蜂鸣器播放音乐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说明。

一:硬件电路

蜂鸣器

如上图所示,是非常常用的三极管驱动蜂鸣器的电路:

当P12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1不导通,此时无电流流过蜂鸣器,蜂鸣器不发声。当P12输出高电平时,Q1导通,此时有电流流过蜂鸣器,蜂鸣器发声。

R26是限流电阻,保证流过蜂鸣器的电流不会超过允许值。

关于三极管驱动电路的原理讲解及更多的优化设计,可在本公众号内搜索相关文章自行学习。

注意:想要进行音乐播放需要使用无源蜂鸣器;关于无源蜂鸣器与有源蜂鸣器的区别,可在本公众号内搜索蜂鸣器相关的文章进行学习。

二:有源蜂鸣器与无源蜂鸣器

注意:这里的“源”不是指电源,而是指震荡源。也就是说,有源蜂鸣器内部带震荡源,所以只要一通电就会叫; 而无源内部不带震荡源,所以如果用直流信号无法令其鸣叫。必须用 2K-5K 的方波去驱动它。

有源蜂鸣器往往比无源的贵,就是因为里面多个震荡电路。

无源蜂鸣器的优点是:

便宜

声音频率可控,可以做出“多来米发索拉西”的效果

在一些特例中,可以和 LED 复用一个控制口

有源蜂鸣器的优点是:

程序控制方便。

三:蜂鸣器发声原理

单片机驱动无源蜂鸣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另一种是利用 I/O 定时翻转电平产生驱动波形对蜂鸣器进行驱动。

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是利用PWM输出口本身可以输出一定的方波来直接驱动蜂鸣器。在单片机的软件设置中有几个系统寄存器是用来设置 PWM 口的输出的,可以设置占空比、周期等等,通过设置这些寄存器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之后,只要打开 PWM 输出, PWM 输出口就能输出该频率的方波,这个时候利用这个波形就可以驱动蜂鸣器了。

比如频率为 2000Hz 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 500μs,这样只需要把 PWM 的周期设置为 500μs,占空比电平设置为 250μs,就能产生一个频率为 2000Hz 的方波,通过这个方波再利用三极管就可以去驱动这个蜂鸣器了。

而利用 I/O 定时翻转电平来产生驱动波形的方式会比较麻烦一点,必须利用定时器来做定时,通过定时翻转电平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这个波形就可以用来驱动蜂鸣器了。

比如为 2500Hz 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 400μs,这样只需要驱动蜂鸣器的 I/O 口每 200μs 翻转一次电平就可以产生一个频率为 2500Hz,占空比为/2 的方波,再通过三极管放大就可以驱动这个蜂鸣器了。

其实两种驱动方式本质上都是给蜂鸣器一定频率的信号,蜂鸣器的发声频率等于驱动方波的频率。

下面贴出来蜂鸣器发声的相关函数。

 

//  Buzzer初始化
void buzzerInit(void)
{
    TR0 = 0;
    TF0 = 0;
    TMOD |= 0x01;                                       //  设置新模式:16位定时模式
    BUZZ = 1;
    ET0 = 1;
    EA = 1;
}


//  Buzzer发出指定频率的声音
//  uiFreq是发声频率,单位:Hz
void buzzerSound(unsigned int uiFreq)
{
    //  限定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if (uiFreq < 20) {
        buzzerQuiet();
        return;
    }
    if (uiFreq > 20000) uiFreq = 20000;


    //  计算Timer0装载值
    TL0_Load = LOW_BYTE(65536UL - CPUCLK / (uiFreq * 2));
    TH0_Load = HIGH_BYTE(65536UL - CPUCLK / (uiFreq * 2));


    //  启动Timer
    TL0 = 0xF0;
    TH0 = 0xFF;
    TR0 = 1;
}


//  蜂鸣器停止发声
void buzzerQuiet(void)
{
    TR0 = 0;
    TF0 = 0;
    BUZZ = 1;
}

 

四:蜂鸣器演奏乐曲

蜂鸣器

上图是《化蝶》的乐谱。

简谱是大众化的音乐记谱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把一首乐谱(score)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的音符(note)单元组成。

一个音符由音名和时值组成。音名就是低音、中音、高音的 1234567(唱作 do re mi fa sol la si),其本质是音符的发声频率。

可以在程序中用 L1~L7、M1~M7、H1~H7 定义低音、中音、高音所对应的发声频率。

时值是音符的发声时间长短,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等

音符可以后缀一个“符点”,表示时值增加 1/2,特殊地,二分音符加符点时用“-”代替圆点。参见下表的描述。 

蜂鸣器

在程序中定义一个音符结构体tNote,有两个数据成员:音名mName和时值mTime。

再使用该结构体定义一个tNote型常量数表MyScore[ ],用来保存实际乐谱转换成tNote格式的数据。

有了上述一点点乐谱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编辑这个数表了。比如音符“3-”转换为“{L3, T/2}”,音符“3.”转换为“{M3, T/4+T/8}”,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补充上面简谱中的内容。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