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bBr3陶瓷量子点走向Micro-LED

描述

01 全文速览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与色转换阵列耦合是最有前途的显示技术之一。然而,目前的色转换材料,或因颗粒尺寸过大,阻碍了微米级的可加工性,或因低稳定性,阻碍了器件的寿命。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K2CO3的选择性烧结策略,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SNs)孔道内原位生长CsPbBr3量子点的同时,完全坍塌MSNs内部孔道,而不引起纳米球颗粒间交联和聚集。本研究利用上述策略,合成了尺寸均匀、可溶液加工、超稳定、高效的CsPbBr3-SiO2纳米球,并使用这一新的荧光发射材料配制了一种基于CsPbBr3量子点的光刻墨水,用于制作像素小于20 μm的Micro-LED色转换阵列。

02 背景介绍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被认为是未来先进显示技术的基石,特别是用于个性化或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和虚拟/增强现实以及超高清电视。采用蓝光Micro-LED与量子点色转换阵列结合是可行的全彩化方案。目前所有可用的色转换材料,包括传统陶瓷荧光粉(尺寸太大)、传统或钙钛矿纳米晶(不稳定)、钙钛矿复合材料和钙钛矿玻璃(尺寸太大),都不能同时满足成功应用于Micro-LED的光学、稳定性和颗粒尺寸要求。因此,Micro-LED行业亟需一种如量子点般可溶液加工(小尺寸)和发光性能(窄峰、高效等)优异,又如陶瓷荧光粉一样超稳定和低成本的荧光材料。如何将量子点的稳定性提升至陶瓷级别并保持其溶液加工性,从材料加工的角度来看,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03 本文亮点

1. K2CO3作为选择性封孔剂,既完全坍塌MSNs的内部孔道,而不引起纳米球颗粒间交联或聚集,又钝化CsPbBr3量子点内部的表面缺陷,使其量子效率提高到87%以上。

2. 内部孔道完全坍塌使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被原位致密封装,与外部环境完美隔离,化学和光稳定性媲美商用陶瓷Sr2SiO4:Eu2+绿色荧光粉。

3. 合成的CsPbBr3-SiO2纳米球尺寸均匀、溶液分散性好,配置的墨水可光刻出均匀的、像素尺寸小于20 μm的Micro-LED色转换阵列,为新一代的Micro-LED显示技术提供可行的色转换材料,推动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实际应用进程。

04 图文解析

量子点

▲图1. CsPbBr3-SiO2 纳米球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形貌与性能

图1是CsPbBr3-SiO2 纳米球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形貌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烧结温度下(400、500°C)纳米晶形成较差,SiO2纳米球保持单颗粒,且内部孔道开放,不耐水洗。在较高烧结温度下(700、800°C)纳米晶长大导致PLQY小于20%,且高温导致SiO2纳米球键联团聚,无法在水中良好分散。在600°C下烧结得到的CsPbBr3-SiO2 纳米球PLQY最高(37%),且保持了单颗粒形貌,能在水中良好分散。但在该条件下烧结得到的纳米球其内部孔道不完全坍塌,水洗后PL降低了20%。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巧妙的孔道坍塌策略,能避免高温退火带来的颗粒团聚及低温烧结导致的孔道不完全坍塌,从而实现高溶液分散性、高稳定性、高PLQY。

量子点

▲图2. K2CO3内部烧结制备的CsPbBr3-SiO2纳米球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低熔点盐作为助熔剂,可在固体-液体界面引发表面熔化或键合。受此启发,本研究在干燥前将K2CO3溶液添加到前驱体和MSNs的混合液中,这选择性地促进了内部孔道的完全坍塌(内部K2CO3烧结,如图2所示),并防止了颗粒外部的团聚(在600°C烧结温度下)。

量子点

▲图3. K2CO3的作用机制与CsPbBr3-SiO2纳米球的光学性能

为了验证K2CO3的助熔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对照实验,通过物理研磨法将K2CO3固体引入干燥的前驱体和MSNs混合物中(外部K2CO3烧结)。在这种情况下,固体K2CO3晶体或微粉无法进入纳米孔,导致K2CO3只存在于MSNs颗粒的外表面。这种外部烧结纳米球在600℃煅烧后发生团聚(图3a),但内部孔道仍未完全坍塌,不能阻止水对CsPbBr3 纳米晶的破坏(在水中超声20小时)。而内部K2CO3烧结纳米球的耐水实验显示,PL强度基本没有下降,从而证实了完全坍塌的孔道对内部CsPbBr3纳米晶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图3c,d)。K2CO3内部烧结不仅极大提高了CsPbBr3-SiO2 纳米球的耐水性,而且极大提高了其PLQY(如图3d,从37%至87%)。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图表明,K2CO3的引入诱导形成了Cs4PbBr6相,该相已被证明能与CsPbBr3结合,形成Type I结构,钝化表面缺陷,显著改善PLQY。

量子点

▲图4. 基于K2CO3内部烧结制备的CsPbBr3-SiO2纳米球的溶液加工性能及光刻图案化

面向Micro-LED显示领域,为实现高效色转换层的制备,本研究评估了内部K2CO3烧结纳米球的溶液加工潜力,发现通过简单的超声处理,它们可以均匀、持久地分散在水或乙醇中。本研究基于CsPbBr3-SiO2纳米球成功配置了可光刻的墨水,验证了优良的成膜性,并通过光刻技术实现了高分辨率(≤20 μm)的像素点图案。

量子点

▲图5. 基于K2CO3内部烧结制备的CsPbBr3-SiO2纳米球的稳定性

在运行过程中保持高的发光性能对于Micro-LED色转换层至关重要。为此,本文研究了CsPbBr3-SiO2纳米球在不同环境和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CsPbBr3-SiO2纳米球粉体和薄膜展现出了优异的化学(200天)和光稳定性(1000小时),媲美商用陶瓷Sr2SiO4:Eu2+绿色荧光粉。

05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立足未来高清显示领域,面向适用于Micro-LED全彩显示荧光材料的需求,破解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差的瓶颈问题,创造性地使用K2CO3选择性烧结策略,合成了高效、稳定、单分散的陶瓷包覆量子点复合材料;凭借陶瓷包覆量子点优异的稳定性、光学性能及单颗粒尺寸效应(溶液可加工性),实现了可图案化的陶瓷包覆量子点荧光材料墨水的制备,为新一代的Micro-LED显示技术提供可行的色转换方案,推动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实际应用进程。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