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 Snubber吸收电路原理详解

描述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花了很大篇幅讲述了串联RLC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振荡原理,这是因为电源相关的实际电路中存在的振荡(或者说是振铃)很多都是这个原因。比如前文中描述的BUCK电源电感在DCM模式下工作时,当主开关管关断,续流二极管工作时,电感电流为0时,开关节点处的电压会存在一段时间的衰减振荡;BUCK电源开关节点在主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或同步开关管)关断时的电压尖峰振铃;还有反激开关电源漏感导致的开关节点电压尖峰振荡等等。上述这几种情形的本质机理都是RLC的欠阻尼振荡。

实际电路设计中需要对RC参数进行合理选取,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如果规格书中有推荐值的话是最好的,可以先按照规格书确定参数,然后根据实际效果再进行微调。但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参数大小对实际效果的影响,才能使调试不至于盲目进行。

以常见的BUCK电源开关节点处如图1中红圈所示,在主开关管SW导通,续流二极管D(或者MOS管)关闭时会出现类似如图2所示的尖峰振荡波形。由于实际电路存在寄生电感(比如走线或者器件封装等原因导致),当SW开关管导通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L1为寄生电感,C1为续流二极管的结电容或者下侧MOS管的漏源极寄生电容,R1为走线电阻,值很小。R2和C2为RC Snubber吸收电路,虚线框内的是BUCK电路本身的滤波电感电容和负载。由于滤波电感L2取值较大,并且开关频率很高,开关管开通时间很短,所以可以近似认为流经L2大电感的电流不变。因此,在没有RC吸收时的电路就可以等效为串联RLC零状态响应,由于电源走线一般都比较粗短,走线电阻较小,就对电容形成了欠阻尼衰减振荡充电。

吸收电路

图1

吸收电路

图2

吸收电路

图3

在并联RC吸收电路后,我们可以近似如下分析,来获悉RC参数大小对振铃抑制效果的影响:

确定电阻R2。首先,实际电源电路的走线都比较粗短,所以电阻R1较小,我们暂时先忽略不计;然后,先考虑只并联电阻R2,这样就形成了如图4所示的RLC并联电路(大电感L2的滤波电路形式也是这样,包括开关电源的最后一级基本都可以等效为此电路),这是控制系统中典型的二阶阻尼系统,其品质因素

吸收电路

(串联RLC的品质因素Q为其倒数,等于吸收电路),要想振铃峰值越小,Q值应该也越小,则R2值应该较小。但R2不能太小,假设R2趋向于0,则RC吸收就只有电容C2了,就变成了C1和C2并联,形成LC串联振荡了。因此,R2有一个相对值,TI参考文档给出的意见是,可以先理论假设吸收电路,然后再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微调。

吸收电路

图4

确定电容C2。定好R2之后,暂时将其忽略不计,只考虑C2,C2和C1并联最终还是RLC串联电路,根据其品质因素

吸收电路

可知,理论上电容C2越大,Q值越小,振荡的抑制效果越好,从另一个角度也很容易理解,电容越大,电压越不容易发生突变。但是当C2值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对应的容抗值已经很小,其值相对R2来说已经不大,所以影响甚微。另一方面,C2越大,电源的效率会越低,因为电容C2的充放电过程会在电阻R2上形成功率损耗。

知道了吸收电路参数对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后,就可以设定一个初值,然后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TI的文档有提供一个方法可以参考,现分享步骤如下:

吸收电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