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聚合直接集成固态锂电池介绍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锂电池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应用迅速增长,传统锂电池使用挥发性和易燃性的液态电解质使其安全问题频发,固态电解质(SSEs)的使用可显著提升电池安全问题。近年来SSEs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然而由于组成电极的多相接触使其内部固-固相间接触不良,导致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提升受限。

此外,传统电极中还需要添加导电剂和粘结剂,如果电极中的粘结剂将活性物质与导电剂隔离,则电子传输受阻,电池充电/放电性能恶化。  

近日,江西理工大学刘先斌、吴子平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团队通过1, 3-二氧戊环(DOL)的简单原位聚合,利用构建以碳纳米管(CNTs)网络固定活性物质电子导电框架,实现了具有互连电子和离子导电通道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固态锂电池

图1. 集成锂电池流程和SSE聚合机理。  

通过SSEs直接集成锂电池如图1所示。通过将正极、隔膜和负极用SSE紧密结合在一起。CNTs网络作为粘合剂、导电剂和集流体固定活性物质,活性物质载量在电极中可达30 mg cm-2。

由于CNTs固定的活性物质和SSE前驱体间良好润湿性,具有低粘度的液态前驱体迅速渗透到电极中,在SSE聚合后,整个电极内物质被直接固定集成,可实现电子/离子在连续致密的界面上传输。

固态锂电池

图2. 复合集成电极的内部形态及电子离子传输性能  

极内活性颗粒被CNTs三维网络紧紧裹住,SSE包覆在CNTs网络结构外,形成了CNTs和SSE双包覆结构(图2)。因此,电子可通过CNTs的连接在活性物质间快速转移,离子可从致密的SSE骨架传递到活性物质表面。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对电极电导率进行了评估,集成后电极中颗粒相互连接,呈现出4.5 Ω sq-1的方块电阻,电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高于10-11 cm-2 s-1,从而显示出较好的电子和离子传输效果。

固态锂电池

图3. 锂箔为负极时集成电池的性能  

通过该法以锂箔为负极组装的电池具有稳定循环性能,库伦效率达99.8%,具有2.3 mAh cm-2的面容量和242 Wh Kg-1的能量密度。获得的电池具有稳定的极化电压和低电荷传输阻抗,因而在10 C倍率下依然有99.6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复合电极在负载19.4 mg cm-2 磷酸铁锂(LFP)时能保持很好的安全性能,即使在电池裁剪或针刺后依然能稳定工作。

固态锂电池

图4. 复合集成电极组成和结构模拟分析  

为了理清电池优异电化学行为的原因,作者通过对集成的电极进行了微米级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结果表明,电极中CNTs、LFP和PDL体积分数分别为26.9 %、39.7 %和30.3 %,集成电极中的孔隙率仅为3.1 %,说明大多数孔隙和空隙被SSEs占据。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基于重建的三维图像也说明了其快速的电子和离子传输能力。

此外,作者还计算了DOL和三氟甲磺酸铝在CNTs和LFP吸附下发生聚合反应的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有效的电子和离子传输是可能的,集成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综上,该团队提出的构建具有互连导电界面的直接集成固态电池,可使CNTs、SSEs和活性物质间实现致密接触,减少电极内部复杂界面,提高电子和离子转移的效率。因此,获得了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和长寿命且安全的锂电池,该工作为提高固态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