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嘉医疗零营收冲刺科创板上市!主打手术机器人,募资15.01亿开展第二代产品研发等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刘静)近日,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键嘉医疗)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机器人
 
此次科创板IPO,键嘉医疗拟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股票,募集15.01亿元资金,用于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手术机器人及配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
 
键嘉医疗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手术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主要拥有ARTHROBOT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YOZX全骨科手术机器人、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产品线,产品广泛覆盖关节、脊柱、创伤、种植牙等领域。
 
成立仅四年多的键嘉医疗,被多家知名资方相中,包括普华资本、高瓴创投、BV百度风投、老虎环球基金、软银等。在资本的助力下,键嘉医疗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快速崛起,拟在科创板风光上市。
 
2022年零营收,三年多亏损4.58亿元
 
手术机器人市场近年进入高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8亿元增长至51亿元,6年时间翻涨了五倍多。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42.6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预计达到300亿元,2023年冲破1829亿元。未来医生可以借助5G、互联网、MR智能眼镜等为患者实施远程手术。
 
招股书显示,这家初创企业目前还处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从2019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键嘉医疗累计亏损4.58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08.70%,2022年前三季度键嘉医疗再次加大亏损至2.77亿元。报告期内,由于亏损金额过大,键嘉医疗只在2019年和2020年创造小额营收,2021年和2022年营收为零。
机器人

键嘉医疗尚未盈利且亏损大幅扩大,主要在于手术机器人产品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键嘉医疗研发投入的金额分别为2911.48万元、3619.65万元、5555.44万元及5270.78万元,累计1.74亿元,远超2019年和2020年获得的营收。
 
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键嘉医疗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投入的金额分别为2852.28万元、1233.04万元、624.32万元。键嘉医疗表示,未来仍将投入大量研发支出用于推进公司在研产品各阶段的研发工作,短期可能仍无法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键嘉医疗手术机器人主要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销售,2019年和2020年实现的收入也仅是偶发性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暂时为零。在手术机器人的产量方面,键嘉医疗在2022年前三季度已成功产出9台手术机器人。
 
键嘉医疗向外主要采购机械臂、双目相机、末端工具、关节假体等原材料。2022年1-9月,键嘉医疗的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是库卡机器人、诺诚时代科技、太德乾通用机械、倍斯科技、矽景自动化技术,合计采购金额为4418.32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的81.68%。前五大供应商在报告期内占比较高,且在2022年前三季度存在单一供应商,即库卡机器人采购比例超过采购总额50%严重依赖少数供应商的情况。
 
 
率先突破“卡脖子”,打破进口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垄断局面
 
截至2022年9月底,键嘉医疗已经组建了一支76人的研发团队。这支看似规模并不太大的研发团队,却拥有着领先的研发能力,并在手术机器人某些细分领域打破海外垄断。招股书显示,键嘉医疗核心技术人员为乔天、张丹、荣健、翟方文、吕婧仪,医学和计算机背景强大。
 
据悉,键嘉医疗自主研发的ARTHROBOT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于2021年2月被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并于2022年4月成为首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国产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同时,键嘉医疗的ARTHROBOT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于2023年1月也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键嘉医疗ARTHROBOT系列产品可同时应用于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手术,打破了进口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该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
 
此外,键嘉医疗还布局有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YOZX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其中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将机械臂、双目相机和配套软件一体化整合,可辅助医生开展种植牙手术,实现高精度、安全、精细的手术操作。而YOZX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一款高度集成化、功能全面、可拓展的手术机器人,可以为关节、脊柱、创伤等疾病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

键嘉医疗的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已提交注册申请,YOZX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还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键嘉医疗已形成手术规划技术、手术导航定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机械臂控制技术、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月底,键嘉医疗已授权的境内专利合计51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外资厂商占据主导,本土厂商仍普遍处于零营收高研发阶段
 
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外资厂商为史赛克、美敦力和捷迈邦美等。目前,史赛克 MAKO的RIO系列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000台。捷迈邦美旗下ROSA One手术机器人可应用于脊柱外科、脑外科手术中,并已于2019年12月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2021年外资厂商医疗器械板块业务收入的比较情况如下所示:
机器人

而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本土厂商,主要包括天智航、微创机器人、和华瑞博、元化智能、铸正机器人、鑫君特、柏惠维康、雅克智慧等。天智航旗下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产。
 
在中国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行业,截至2022年8月,天智航、美敦力及捷迈邦美三者旗下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占据中国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总装机量约98%,其中天智航旗下产品总装机量约占87%,装机量最多。2021年,国内本土的手术机器人企业,仅天智航的手术机器人业务实现1.56亿元营收,其他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高强度研发零营收阶段。
机器人
 
 
募资15.01亿元,开展第二代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等
 
此次冲刺科创板上市,键嘉医疗拟募集15.01亿元资金,投向以下五大项目:
机器人

其中,手术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键嘉医疗拟投入4.53亿元募集资金,进行 第二代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眼科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便携式导航系统等新产品的研发。键嘉医疗表示,公司还将投资于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手术规划云平台的研发,提升手术机器人的功能、产品品质及使用体验。
 
此外,键嘉医疗计划花费3亿多的募集资金,来建设手术机器人及配套器械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扩大自身高端髋/膝关节手术机器人、髋/膝关节附加模块、单髁模块、多功能手术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关节机器人耗材、种植牙手术机器人耗材及机器人假体等产品产能。
 
为了加快手术机器人实现商业化,键嘉医疗拟花费0.81亿元募集资金,在全国各地建设营销分中心及临床培训中心。
 
未来三年,键嘉医疗表示,将持续创新研发,完善研发团队建设,并加强公司管线产品的研发,加快推进新产品上市,争取早日实现盈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