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电子视镜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电子

2307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视镜的应用使驾驶更安全、更智能、更经济、更环保。通过跟踪世界领先商用车企业电子视镜的发展,综述相关文献,从后视镜的劣势,电子视镜的优势及其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法规环境展开分析,并对我国商用车电子视镜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对电子视镜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当前电子视镜项目、电子视镜系统的发展,呈现出技术复杂程度高、产品价值高、专利壁垒高的特点。我国需加快法规出台,激发整车、零部件企业加快研发、验证、产品应用的步伐,促进行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汽车和电子摄像、视频显示、数据交互技术的发展,通过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的电子视镜成为新趋势。电子视镜视野宽阔,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风阻小、人机交互性好,同时可扩展到自动驾驶领域。目前世界领先的商用车企业已经实现了电子视镜的商业化应用,产品持续更新迭代。然而,国内电子视镜的发展,面临法规未出台、技术门槛高、开发成本高、外企专利壁垒的困难。但用户不再满足后视镜的基本功能,期望应用更高端的电子视镜并拓展到自动驾驶。本文从电子视镜的优势、系统构成、市场需求、发展现状、法规环境5个维度展开分析,对电子视镜国内的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 后视镜劣势分析

后视镜主要存在以下4点劣势:视野盲区、易受环境影响、对整车风阻贡献大、缺少人机交互。

2.1 后视镜存在视野盲区

后视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即地面或周围环境中的物体通过视镜镜面反射到人眼,因镜片大小及视线角度限制存在一定的盲区。当驾驶员过度信赖后视镜,潜在的风险就高,影响行车安全。根据GB 15084—2013《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对于驾驶室II类主外后视镜、Ⅳ类广角镜的视野技术要求(图1、图2),实际视镜视野较法规视野有一定的余量,但仍存在盲区[1]。

图像显示

图1 II类主外后视镜视野法规要求[1]

图像显示

图2 Ⅳ类广角镜视野法规要求[1]

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在中国约占30%,美国约占20%。在高速公路上70%因变换车道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是由后视镜盲区造成的[2]。

特别是在挂车转弯时,挂车与牵引车驾驶室成较大的角度,导致驾驶员通过视镜只能观测到挂车的局部区域,整体的盲区很大,易将车边的行人等卷入车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3-4]。图3为牵引车转弯的现场场景。驾驶员通过车窗观察,由于视镜遮挡,损失了一部分直接视野,也存在安全隐患。

图像显示

图3 半挂车转弯视野盲区

2.2 后视镜应对恶劣环境存在不足

雨雾、强光、弱光等恶劣环境直接影响驾驶员视线、镜面反射效果,使驾驶员无法正确、及时地做出驾驶判断,影响驾驶安全。雨雾天气、强光环境下的视镜,视野清晰程度明显下降。

2.3 后视镜对整车风阻、风噪贡献大

根据GB 15084—2013《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1]对后视镜有关镜片尺寸及位置的规定,后视镜外观、尺寸、造型难以有大的突破。但是,用户希望获得超过法规视野之外更大的视野,导致后视镜尺寸、总体质量增加,对整车风阻的贡献增大[5],后视镜引起的风阻约为整车风阻的2%~5%[6],图4 是某车型的风阻分析。除此之外,后视镜对整车气动噪声的贡献大,且离驾驶员较近,影响驾驶员驾驶舒适性[7]。

2.4 后视镜缺少人机交互

后视镜是人眼通过在视镜镜面光的反射获取车辆周边视野,如果驾驶员未主动观测、或车辆周边有突发情况,驾驶员就可能无法获知车辆周边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3 电子视镜优势分析

电子视镜,即用电子方式取代后视镜,国际标准组织(ISO)称其为摄像头监控系统(Camera Monitor System,CMS)。图5 是奔驰Actros 电子视镜系统的驾驶室室外部分和驾驶室内部分。

3.1 CMS系统构成

CMS 系统由图像采集、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控制器、图像显示3部分构成,如图6。

图像显示

图6 CMS系统构成

图像采集由摄像头、物理防护2 部分构成。物理防护包含:防抖动、加热、防挂水功能,主要为摄像头提供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

ECU 控制器包含:双数据率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Random- Access Memory, DDR RAM)、颜色管理、直播监视器、图像处理器、微控制器。图像处理器包含硬件部分和软件2部分,图像处理器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驱动将图像信息传递到图像显示部分的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视频流;微控制器通过CAN线与图像显示部门的网关交互信息。

图像显示中ISP 视频流将前端图像信号处理,在面板上显示摄像头采集的画面。通过网关与整车电器进行协议转换、信息交互。CMS实现了通过电子化元件代替后视镜。

3.2 CMS改善盲区

CMS 摄像头视角灵活,摄像头的视域广,视觉覆盖面积更广阔。目前,商用车CMS外置摄像头装置基本布置在驾驶室顶盖,从车内观察车外状况时减少了后视镜的视线遮挡,直接视野更好。由于显示屏布置在驾驶室内A柱区域,驾驶员观察显示屏时头部摆动角度小,观察更方便。CMS可在车辆转向、倒车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软件算法切换临时视野显示区域,提供比后视镜更加宽广的视角。在半挂牵引车转弯时,CMS可根据挂车提供的转向盘转动角度,使CAN信号通过软件相关算法切换显示图像区域,随动显示车辆的动态视野图像,场景随动是CMS的独特优势[8],解决了传统视镜挂车转弯时驾驶员看不到挂车两侧视野的问题。王丰元[9]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载货汽车后视镜转向随动系统,采集转向盘转角传感器数据,驱动后视镜电机工作,调整镜面角度、改变视野区域,而CMS 是根据转向盘角度通过软件计算切换图像显示区域。CMS可通过摄像头的像素升级、显示器面板的像素升级提供更清晰的画面。

3.3 CMS环境适应性强

CMS的摄像头小巧,且摄像头周边环境壳体对其进行保护可不受雨雪天气影响。摄像头表面有一层疏水膜,可实现摄像头无挂水现象,如摄像头出现起雾、挂霜、结冰的情况,可通过摄像头区域的加热功能去除表面的雾、霜、冰层,保证摄像头输出的图像清晰。在外界光线不良时,如强光、光线过暗或光线闪烁等,均会导致成像质量变差,CMS通过2种方式提升成像质量:

(1)改变摄像头参数,如调节光圈、调整曝光时间;

(2)依靠图像控制器对图像进行处理,主动进行亮度调节,获得清晰的视野图像[10-11]。

通过颜色管理、色调映射算法、白平衡、色彩控制、锐度控制方法还原真实图像和颜色。

3.4 CMS风阻贡献小

与后视镜比,CMS外部硬件有效减小了车辆的迎风截面积,可降低风阻、减少能源消耗[12]。李少峰[13]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建模理论分析,电子视镜较后视镜在降低整车气动噪声和气动阻力方面优势明显。奔驰测试Actros 车型采用了CMS 后,减少油耗约1.5%[14],相对装配后视镜的车型,在车辆生命周期内,运营成本降低明显。

3.5 CMS交互更人性化

基于CMS的传感器和处理器,如果驾驶员观察不到位,系统会通过显示屏上方的警示灯以及语音提示进行提醒,遇到紧急情况时还会通过必要的紧急制动实现更理想的安全保证。CMS 可扩展作为自动驾驶的“眼睛”,实时监控路况并结合人工智能实时处理数据并进行反馈,优化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保证驾驶安全。CMS同时具备车辆周边环境的监视功能,夜晚停车如遇到驾驶室外有异响,在不拉开驾驶室窗帘的情况下,可直接启动CMS 观察车外情况,省去开窗或下车等繁琐动作。

3.6 CMS成本逐步降低

CMS 需要满足车辆使用环境,同时拍摄效果、成像效果、显示效果的要求很高,这势必增加整车成本。但随着CMS 在商用车市场逐渐推广、普及,以及电子摄像头、处理器芯片、显示屏技术的快速发展,CMS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4 CMS市场需求

CMS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

(1)商用车驾驶员对视野盲区改善、特殊天气视野的需求;

(2)对商用车整个生命周期降低风阻、降低油耗的需求。

4.1 驾驶员视野需求

驾驶员常常会遇到以下情景:由于视镜盲区导致的车辆事故,严重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事故较轻的也会涉及车辆维修,同时降低车辆的出勤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雨天气特别是大到暴雨时,车窗玻璃、后视镜镜面一直处于雨水击打、存在雨幕的情况,驾驶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变道、转弯存在未知性,极易造成安全事故。CMS 可以在恶劣天气通过驾驶室内显示屏提供间接视野,提高了环境适应性。

4.2 整车降油耗需求

整车燃油消耗是车辆生命周期内除车辆购置费外最大的费用支出,任何降低油耗的技术均会是车辆生产企业和用户的选择,同时符合国家对油耗限值节能减排的趋势。

5 CMS发展现状

商用车行业正在大力推进CMS的技术研发、市场应用,本节主要分析CMS的发展现状。

2016年汉诺威车展上,奔驰在Urban e Truck纯电动概念卡车上首次展示了CMS;依维柯在其概念车上装配了CMS;德国曼公司在TGX 牵引车上装配了CMS。

2018 年汉诺威车展上,奔驰在新Actros、新Arocs多个车型上装配了CMS,同年奔驰CMS 在Actros、Arocs系列重卡上开始批量生产交付。

2021年7月,德国曼公司CMS在TGX、TGS、TGM、TGL 系列重卡批量生产交付。2021 年6 月达夫公司CMS 在XF、XG 车型批量生产交付。沃尔沃、斯堪尼亚均有装配CMS 车型的量产交付。CMS 技术的可靠性已经通过了验证,进入了商业化的应用。

2022 年,奔驰发布新一代电子视镜系统-Mirror-Cam2.0。德国曼公司发布新的电子视镜系统-OptiView。

目前,国内商用车企业也在进行CMS 的相关研发,但大部分处于技术开发、迭代优化、产品试制试验阶段,并无小批量生产。

6 CMS法规环境

欧洲法规ECE R46-2016《关于批准后视镜和就后视镜的安装方面批准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颁布确认允许CMS替代后视镜合法上路。2017年6月,日本作为UN-ECE 成员国采用了ECE R46,CMS 在日本可以合法上路。美国后视镜法规FMVSS 111 规定车辆必须配备物理后视镜,尚不允许用CMS替代后视镜。

2019 年7 月,中国汽标委车身附件分委会对GB 15084《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CMS扩标启动了工作组会议。2020年3月,GB 15084标准起草工作组发布了《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征求意见稿,包含了CMS 的相关术语定义、技术要求、试验、安装要求。2022年12月29日,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增加了CMS的法规标准。

7 CMS产业发展建议

7.1 法规完善

世界领先的商用车企业已经实现CMS量产,并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与认可,技术层面已完全成熟,成本方面随着量产、零部件企业相继投入研发,CMS 生产成本会逐渐下降。法规层面应尽快将CMS纳入标准,完善认证流程,可以极大地激活、推动CMS 的商业化应用,充分挖掘整车企业和零部件的研发潜力、技术升级。CMS合规同时可推动国内企业研发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7.2 专利布局

赖立强等[15]分析了CMS 专利国外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奥迪公司、康诺特电子、梅克朗等,且涉及CMS的诸多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企业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图形用户界面、调节结构等非完全核心技术。中国的商用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应加大对CMS 的研发,同时开展对标研究,打破国外企业设置的专利壁垒、技术壁垒、商业壁垒。

7.3 商业推广

CMS 在驾驶安全、智能驾驶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降低风阻、噪声、能耗方面有较大的贡献[16],与目前中国提出并推动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相匹配,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整车企业应加以引导和应用。因CMS 研发、生产投入高,相关部门应给与一定的经济政策支持,促进CMS的商业推广。

8 结束语

(1)CMS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其视野宽阔、可应对恶劣环境、低风阻、低油耗、交互人性化的优点推动了CMS在商用车上率先应用的发展方向。

(2)欧洲商用车CMS商业化表明CMS的技术已成熟,国内CMS法规和认证流程仍需完善。

(3)国内企业在CMS研发、生产的同时,需规避国外企业专利壁垒,同时加强核心技术专利的申请。

(4)CMS 在商用车上的应用具有极大的环保效益。

(5)要促进CMS 在商用车上的大规模应用,还需在技术、法规、推广多方面开展工作。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