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的空间像原理

描述

  实际上,许多光学系统是把空间的物点成像在一个像平面上,称为平面上的空间像,如望远物镜、照相物镜等属于这一类。 空间中的物点分布在距离光学系统的入射光瞳不同的距离上,这些点的成像原则与平面物体的成像相同。

如图1所示,B1,B2,B3,B4为空间的任意点,点P为入射光瞳中心,点P'为出射光瞳中心,A'B'为像平面,称为景像平面。在物空间与景像平面相共轭的平面AB称为对准平面。

光线

图1:光学系统的空间像示意图 点B1,B2,B3,B4与入射光瞳中心点P的连线分别为这些点的主光线。这些点在像空间的共轭点分别为B1″,B2″,B3″,B4″。通过这些点的主光线与景像平面A'B'分别交于点B1',B2',B3',B4'。

显然,位于同一主光线B2P上的两点B2和B3在景像平面上的对应点B2'和B3'重合在一起。因此,点B2和B3与点B2'和B3'在对准平面上的主光线方向的投影相共轭。

所以空间点在平面上的像可以这样得到:以入射光瞳中心点P为透视中心,即以点P为投影中心,将空间点B1,B2,B3,B4沿主光线方向向对准平面上投影,则投影点在景像平面上的共轭点B1',B2',B3',B4'便是空间点的平面像。

当光瞳有一定大小时,由点B1发出的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与对准平面交为弥散斑a'b',在景像平面上的共轭像也是一个弥散斑ab,为空间像点B1″在景像平面上的投影。

同理,所有位于景像平面以外的空间点都可在对准平面上产生一个弥散斑,同样在景像平面A'B'也可得到其共轭像。

由图1可知,ab或a'b'的大小与入射光瞳的直径有关,入射光瞳的直径减小,这些弥散斑也随之减小。当入射光瞳的直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弥散斑ab可看作一个点,其共轭像αb'也可看作一个点。

同样对于点B2,B3,B4在景像平面上得到的弥散斑也由于入射光瞳减小而可认为是点像B2',B3',B4',因而可以在景像平面A'B'上得到对准平面以外空间点的清晰像。

如上所述,物方空间点成像相当于以入射光瞳中心为投影中心,以主光线为投影线,使空间点投影在对准平面上,再成像在景像平面上。

或者在像空间以出射光瞳中心为投影中心,各空间像点沿主光线投影在景像平面上,也可形成空间物点的平面像。

如果入射光瞳位置相对于物方空间点(即景物)位置发生变化,则景像也随之变化。

光线

  图2:入射光瞳位置变化形成透射失真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同样的景物在图2(a)中S1'和S2'是分开的:而图2(b)中由于入射光瞳位置的变化,S1'和S2'重合在一起。显然,投影中心前后移动,投影像的变化和景物是不成比例的,这种现象叫做透视失真。

光线

  图3:广角物镜拍摄球状物体时产生的景像变形

用广角物镜拍摄物体时,若物体为一系列球状体,如图3所示,它们对入射光瞳中心均张以相同的圆锥状立体角,顶点为入射光瞳中心,这些圆锥状光束的共轭光束也为圆锥状。每一个圆锥状光束的轴线以不同的角ω'交于景像平面,ω'的最大值为物镜像方全视场角的一半。由图3可知,锥状光束在景像平面上的截面将随ω'的不同而不同,该现象称为景像畸变,圆形变成椭圆形,越在视场边缘,这种现象越严重。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