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电网倾角计电路

描述

倾角计或电网倾角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频率计,其功能是确定LC电路的谐振频率。

为此,电路不必相互“辐射”任何波或频率。相反,只需将倾角计的线圈靠近相关外部调谐LC级即可实现该过程,这会导致倾角计发生偏转,从而使用户了解并优化外部LC网络的谐振。

应用领域

倾角仪通常用于需要精确谐振优化的领域,例如无线电和发射器、感应加热器、业余无线电电路,或任何旨在与调谐电感和电容网络或LC谐振电路配合使用的应用。

电路的工作原理

要确切了解其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直接查看电路图。构成倾角计的组件通常非常相似,它们与可调振荡器级、整流器和动圈计一起工作。

本概念中的振荡器以T1和T2为中心,并通过电容器C1和线圈Lx进行调谐。

测量电路

L1由10圈0.5mm超漆包铜线绕成,无需使用前熔线或铁芯。

线圈LX固定在需要安装电路的金属外壳外部,因此在需要时可以快速用其他线圈替换线圈,以便定制仪表范围。

一旦铲斗上电,产生的振荡电压由D1和C2整流,然后通过预设P1传输到仪表,用于调谐仪表显示。

主要工作特点

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看起来是非常规的,但是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种倾角计设计的有趣功能。

当电感Lx与另一个LC电路的谐振电路电感耦合时,该外部线圈迅速开始从电路的振荡器线圈获取功率。

因此,提供给仪表的电压下降,导致仪表上的读数“下降”。

从以下测试过程中可以理解实际发生的情况:

当用户将上述电路的线圈Lx靠近任何具有电感器和电容器并联的无源LC电路时,该外部LC电路开始从Lx吸收能量,导致仪表指针下降到零。

这基本上是因为我们的倾角计的Lx线圈产生的频率与外部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不匹配。现在,当调整C1以使倾角计的频率与LC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时,电平表上的跌落消失,C1读数告知读者外部LC电路的谐振频率。

如何设置倾角计电路

我们的铲斗电路通过调整预设的P1和线圈Lx来供电和设置,以确保仪表提供最佳的读数显示,或尽可能高的针偏转。

LC电路中需要测试的电感器或线圈靠近Lx放置,并调整C1以确保仪表产生令人信服的“DIP”。此时的频率可以从可变电容器C1上的校准刻度中可视化。

如何校准DIP振荡器电容器

振荡器线圈Lx是通过在直径为2mm的空芯成型机上缠绕1圈15mm超漆包铜线而构建的。

这将提供大约50至150MHz谐振频率的测量范围。对于较低的频率,只需按比例增加线圈Lx的匝数即可。

为了使C1校准准确,您需要一个高质量的频率计。

一旦知道频率,在仪表上产生满量程偏转,C1表盘就可以针对该频率值在整个范围内线性校准

关于此电网倾角计电路,必须记住的几个因素是:

哪个晶体管可用于更高频率

图中的BF494晶体管只能处理高达150MHz的频率。

如果需要测量更大的频率,则应用其他合适的变体代替指示的晶体管,例如BFR91,它可以实现大约250MHz的范围。

电容器与频率的关系

您会发现各种不同的选项可以代替可变电容器C1。

例如,50pF电容,或者更便宜的选择是使用串联连接的几个100pF云母盘电容。

另一种选择是从任何旧的FM收音机中抢救出4针FM组聚光器,并集成四个部分,当使用以下数据并联连接时,每个部分约为10至14pF。

测量电路

将倾角计转换为场强计

最后,任何倾角计,包括上面讨论的倾角计,实际上也可以像吸收计或场强计一样实现。

为了使它像场强计一样工作,消除仪表的电压源输入并忽略倾角动作,只需专注于在仪表上产生最大挠度的响应,当线圈靠近另一个LC谐振电路时。

场强计

测量电路

这种小巧方便的场强计电路使任何射频遥控器的用户都能验证其遥控发射器是否高效工作。它甚至显示问题出在接收器还是发射器单元上。

晶体管是简单电路中唯一的有源电子元件。它用作计量桥的一个臂中的调节电阻。

电线或棒天线连接到晶体管的底座上。架空底部快速上升的高频电压为晶体管提供动力,迫使电桥失去平衡。

然后,电流通过R2、电流表和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结。作为预防措施,仪表必须用P归零1在打开发射器之前。

高频场强计

由于多种原因,以下场强计可能非常敏感。首先,该设备和发射器之间可以有多个波长的范围。在使用这种灵敏的场强计时,极弱的信号无疑就足够了。最后,大多数发射器的输出强度较弱(例如,500mW)。

测量电路

这些通常是该特定场强计配备RF放大器级的三个主要因素,该级由双栅极MOSFET,T1组成。放大元件用P1定义。开关S2允许确定3个范围之一:480kHz至2.4MHz(L1);2.4至12MHz(L2)和12至40MHz(L3)。大约30厘米的杆子足以充当天线。就像任何其他射频电路一样,建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护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