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L封面!本源量子与中科大团队合作在半导体量子计算方向获新进展

描述

近日,本源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郭国平教授和曹刚教授等人与国外同行合作,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驱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发展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响应理论方法。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6月9日出版的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微波光子与半导体量子比特的强耦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它既是利用微波光子实现量子比特间长程相干耦合的前提,也是探索丰富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钥匙。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借助高阻抗超导微波谐振腔,实现了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的强耦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强耦合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动力学现象。

研究人员制备了高阻抗微波谐振腔与两个双量子点集成的复合器件。通过探测双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微波响应信号,发现由于耦合强度的提升,现有色散读出理论方法失效。为此,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新的响应理论方法,与现有理论将谐振腔的影响当作相对独立的微扰项不同,新理论将谐振腔视为受驱系统的一部分。利用该理论,研究人员成功模拟和解释了实验信号,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两个双量子点的杂化系统在周期性驱动下的情形。

量子计算图:(a)光学显微镜下的器件结构图。黄色方框内为微波谐振腔,红色方框内为双量子点,插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双量子点电极结构图。(b)单个双量子点-腔杂化能级示意图,灰色震荡曲线代表施加的周期性驱动微波。(c)频谱测量结果。(d)、(e)分别为两个双量子点-腔杂化能级示意图及频谱测量结果。

这些实验和理论研究为理解周期性驱动下的量子点—微波谐振腔杂化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同时,该研究发展和验证的理论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可扩展性,不仅适用于不同耦合强度的杂化系统,还可扩展到更多比特,同样可能应用于其他物理体系。

本源量子是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团队始终坚持攻关超导、半导体两条技术路线,以推出国产首个工程化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国产首台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国产首个量子芯片工业设计软件本源坤元等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