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如何快速构建指令遵循数据集

描述

一、概述

1 Motivation

构造instruction data非常耗时耗力,常受限于质量,多样性,创造性,阻碍了instruction-tuned模型的发展。

背景:instruction-tuned方法是指利用非常多的指令数据【人类instructions指令和respond回答数据】去finetuned LLM模型,让模型能够理解人类指令,训练后使其对新的任务有非常强的zero-shot能力。

2 Methods

方法概述:本文提出self-instruct框架,通过bootstrapping off方法让原始的LM模型直接生成instruction数据,通过过滤和筛选后,产生大量的insturction指令数据(多样性和效果都不错),进而可以极大降低instruction数据的构建成本。

方法步骤总结:通过少量种子数据 + LM模型本身(未经过tuned模型)=> 生成instruction(指令)+ input(指令提到的输入,可以为空)+ output(响应输出)=> 然后filters过滤无效和相似的样本 => 来构造非常多的instruction指令遵循数据,详细步骤如下:

机器

2.1 Defining Instruction Data

Instruction:指令

X:根据instruction,X可能为空或者不为空。例如:输入X为空的Instruction:write an essay about school safety,输入不为空的Instruction:write an essay about the following topic

Y:答案,只根据X或者Instruction理想的response回答

2.2 Automatic Instruction Data Generation

Instruction Generation:使用175个种子数据来生成新的Instruction,每一步采用8-few-shot的策略,其中6个是人类写的,2个是机器生成的。

机器

Classification Task Identification:利用LM采用few-shot的方式来预测1中生成的instructions是否为分类任务,采用12个分类任务,19个非分类任务作为few-shot的例子。

机器

2.3 Instance Generation:采用两种方法来生成实例X和Y

输入优先方法(Input-first Approach),首先根据说明提出输入字段X,然后产生相应的输出Y,这里task就是input X,output就是输出Y,也是通过in-context learning来做的,主要处理非分类的实例生成。

机器

分类任务的输出优先方法(Output-first Approach),先生成可能的类标签,然后生成对应句子【这么做是为了控制正负样本比例】

机器

2.4 Filtering and Postprocessing

过滤相似度比较高的,和已有的样本ROUGE-L小于0.7的才要

过滤image,picture,graph通常LLM无法处理的词

过滤instruction相同但是answer不同的

过滤太长或者太短

2.5 FineTuning

采用多个templates模版,来encode instruction和instance进行训练,提升不同格式的鲁棒性。

3 Conclusion

比原始的GPT-3模型,绝对提升了33%,并且达到了差不多追上InstructGPT001的效果。就算利用公开的instruct数据,也有不错的提升。

机器

总结:

就用了175个原始种子数据,利用GPT3接口finetuned模型,比原始的GPT3高了33个点,并且居然和InstructGPT001效果差不太多了。

有了充分的训练数据,在SUPERNI数据集(其更偏向于研究领域任务,与人类的Instruction的分布还是有差异,后续也针对真实的人类Instruction分布做了实验)上训练,用了本文提出的self-instruct还是有2个点的提升。

self-instruct提供了一个不用大量标注就能让原始的LM(未经过指令学习的模型)学习理解人类指令的解决方案,极大地降低指令数据的生成和标注成本。

本文发布了大规模的synthetic数据集,方便后续大家进行instruction tuning的研究。

4 limitation

长尾效应还比较严重:self-instruct依赖于LMs生成数据,会继承LM的缺陷,偏向于出现频率高的词。在常见的指令上效果可能不错,在长尾样本上可能效果比较差。

依赖大模型:依赖大模型的归纳偏差(inductive biases),可能只在大模型上效果比较好,由于大模型资源要求比较大,这也限制了小模型的使用。

可能会增强LM的偏见:可能会放大social bias,例如模型可能无法产生比较balanced的label。

二、详细内容

1 评估本文self-instruct在用户实际需求的Instructions上是否有效果

机器

背景:SUPERNI数据更偏向于研究任务,这里通过头脑风暴构造了一些更偏向用户实际需求的Instructions,来检验self-instruct的效果,还是和InstructGPT系列来比较

机器

结论:效果也基本接近InstructGPT001,说明了其有效性,这里只使用了252个种子数据,也可以极大地降低Instruction构建的成本。

2 评估使用本文self-instruct方法扩充的Instruction是否真的有用

方法:从Instruction数量、回复response质量两个角度来进行试验,其中response质量对比是通过蒸馏更好模型的response来做的实验。

机器

实验1:评估扩充的训练数据量级对效果的影响

方法:从最开始的175个种子数据,逐步增加数据量,评估效果。

结论:大概训练数据在16K左右,效果就比较平了,带来的提升没那么大了。

实验2:评估生成的response的质量对效果的影响(从更好的模型InstructGPT蒸馏得到更好的response)

结论:44.4%提升到54.4%,说明更好的回复质量对模型的提升也是巨大的。

3 生成的数据量级

机器

训练GPT3的数据量级:52k个Instruction数据,82k个实例。

4 生成的数据的多样性

机器

机器

评估方法1:挑选top20最常见的动词,然后画出其top4的直接noun object分布,衡量整体的数据分布。

评估方法2:画出与种子数据中,最相近文本的Rouge-L的分布,衡量与种子数据的分布差异。

结论:发现多样性还不错,这也是生成的数据能让模型学会通用的指令遵循的原因之一。

5 生成数据的质量

机器

统计指标:随机挑选200个指令,每个指令随机挑选一个实例来标注

指令有效率:92%

input与指令一致:79%

output正确(能很好地响应Instruction和input的要求):58%

各个场景都有效:54%

总结:尽管生成的数据还是包含误差,但是大多数还是正确的,可以提供有用的指导,让模型能学会遵循人类指令。

三、个人总结

相当于验证了少量种子数据 + 原始预训练模型 => 生成大批量 多样性 + 质量还不错的 指令数据的可行性 => 好处是可以极大降低指令遵循数据集构建的成本

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大模型能听懂人类指令的困惑,可以看出,原始的GPT-3模型学习了非常多的知识,但是人类指令遵循的能力非常非常差通过self-instruct构造大量的多样、高质量的指令数据和答案,模型就开始能听懂指令,理解这个指令的具体含义,并给出人类期望的respond响应。其中指令的【多样性】和回复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

机器

对于如何对齐人类的价值观:可以参考复旦moss模型【参考资源1】,也是构造了非常多的对人类无害的种子数据,然后利用模型生成非常多的指令遵循数据,让模型尽可能的生成无害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法分子诱导模型去生成暴力倾向等不符合人类期望的答案,那么可能会训练出毒性非常大的模型,这也是非常恐怖的,难怪微软的文章说原始的gpt-3.5系列可能具备更强的能力,说明OpenAI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强的约束。也难怪OpenAI强烈建议对大模型进行监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