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无人机作战的原理机理

军用/航空电子

366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和控制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军队掀起了研发无人机作战的热潮,无人机在近期的叙利亚战争、纳卡冲突和哈萨克斯坦骚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历经实战检验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效能。无人机将在引导、打击和通信等领域,促进陆战场作战方式变革,其呈现集群化、智能化的趋势,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将由量变产生质变。面对无人机日趋强大的功能和现实威胁,要尽早研究陆战场反无人机作战战法,为反无人机作战提供现实指导,以获得未来战争中陆战场的主动权。

多维感知,综合预警,源头打击

多维感知,全面掌握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使用情况。要在平时搜集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作战编成、行动特点、智能程度等,战时即可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侦察方案计划。以陆军有人无人协同侦察为主,电子侦察、卫星侦察、技术侦察等为辅,形成多维覆盖、实时感知、方式互补、多源融合的侦察体系。要根据实时感知的结果,对我方反无人机作战行动进行反馈控制,还要预测作战进程的发展趋势,对我方反无人机作战行动进行前馈调控,消除潜在的偏差。

一体预警,精确定位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指挥源头。要发挥联合作战体系优势,利用空、天、网、电联动预警,前伸侦察触角,以战略情报为支撑,细化提取战术情报,提高我对敌无人机作战力量源头的发现能力,以抵消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反侦察措施,利用联合作战数据库,比对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指控中枢的电磁特征及伪装特征,力求早发现、早预警、早识别,尽早定位敌无人机作战力量指挥所。

多法并举,联动打击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指控中心。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指控中心为其“大脑”,要针对敌“大脑”进行多域聚合联动、瞬时精准释能。使用炮兵精打、空军补打、无人追打的方式,对其进行联动打击与极限施压,断敌链路、破敌网络、毁敌中枢、瘫敌体系,使其无人机作战力量无法进行智能化自主决策,震慑其抵抗意志、降低其作战潜能。

隐真示假,以假乱真,蒙敌耳目 

隐真示假,降低敌方感知能力。敌侦察手段多样互补,通常采取红外侦察、毫米波侦察、可见光侦察等手段获取目标特征,而后利用算法比对识别目标。我方要根据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侦察手段,采取变换外形特征、遮蔽无线频率、变换热辐射特征等伪装措施,使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难以感知我方真实情况,降低其侦察效能。

以假乱真,隐蔽我方兵力部署。曾有书中提到:“金钱是战争的力量源泉”“谁拥有最后一块钱谁就总是胜利”。军用假目标就是廉价的替身“李鬼”,其效费比极高,有效地使用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依照真目标的外形特征、配置原则、频谱特征和辐射特征等,积极部署与我方真目标相似的假目标,在真真假假中给敌人增加战争迷雾,提升敌决策的不确定性与行动的冒然性,在我对敌的军事欺骗中,达成隐蔽我方兵力部署的企图。

积极防护,削弱敌方识别效能。敌方无人作战力量识别目标主要采取红外、雷达、光学、多光谱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别伪装后的真目标和辨别假目标的能力。防护要体现出积极的一面,要采取主动的措施降低敌方的识别能力,保护好我方的体系节点与重要目标。灵活运用烟幕遮障、电子干扰、变形伪装等手段,全地域全天候地给敌增加识别目标的难度,实现蒙敌耳目、保护己方的目的。

多管齐下,软硬兼施,综合杀伤

火力“硬”打,精确摧毁敌无人机作战力量体系节点。使用导弹、精确制导炮弹等对敌无人机作战指挥所进行“点穴式”打击及对其指挥员进行“点名式”击杀;使用石墨炸弹、反辐射导弹等打击敌雷达等电磁辐射装备和供电设施、计算机系统,破坏敌体系节点;预判敌来袭方向,提前布设巡飞弹,对敌无人机实施打击,俄军曾使用“柳叶刀”巡飞弹构设空中雷场应对来袭无人机;使用防空导弹和高炮打击敌空中通信节点(中继无人机),是目前反无人机作战的主要手段,可实现对其致盲、断链、破网、夺志,使敌无人机作战力量失去体系支撑,从而形成我对敌的智能化反无人机作战的非对称优势。

电磁“软”伤,多法干扰敌无人机作战力量电子设备。电子干扰阻断是最有效的反无人机作战手段之一,使用通信干扰设备干扰敌方无人机的遥控接收机和地面控制无人机的遥控接收机,使其无人机与地面失去联系,成为“断线的风筝”,无法传递即时获取的信息;对有定位功能的敌无人机,要对其进行电子干扰,使其无法进行定位,偏离预定航线,成为“迷路的猎人”,从而丧失作战能力;要利用破解无线电通信协议的技术,与敌无人机建立联系,使其在接收我方发送的控制指令下,成为“投诚的士兵”,化敌为友,从而接管敌无人机;广泛使用定向能武器,烧蚀其电子元器件,对其达成不可恢复的毁伤效果,以期实现反无人机作战的目的,如激光束武器在打击“低小慢”无人机时,具有精准、灵活、快速、效费比高的优势,高能微波武器在对抗无人机集群时,表现出火力易控制、受天气影响小的优势,可一次性消灭目标集群。

网络“篡”访,渗透攻击敌无人机作战力量计算网络。运用无线网络注入技术,篡改敌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智能算法,使其无法控制无人机,以期破坏敌无人协同;对敌网络进行信息污染和过量载荷,降低其决策速度、增大其行动风险;要尽可能地使用摆渡攻击的方式渗透访问敌无人机作战力量指挥中心,向其注入病毒或控制指令,破坏其网络组织,使其指挥失当、协同失调、行动失控。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到了“震网”病毒的攻击,1000多台离心机因此瘫痪,此事件打开了从虚拟空间摧毁物质世界的大门,远比美国“战斧”导弹更轻松、更有效、更经济。

分散部署,高度聚合,加强保障

分散部署,提高生存能力。抗击敌无人机作战,我方要体现出“分散+融合”的思想,改变过去的作战编成编组模式,要进行模块化、小型化、机动化、分散化的编成编组,使敌难以找出我方的体系节点和重要目标,迫敌出动更多兵力兵器,增加其行动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提升敌作战成本和风险。分散部署的各个平台,依托网络信息体系进行自适应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加大敌“侦—控—打—评”的难度,使其“OODA”环无法形成闭合回路,即使我方某个要素被摧毁,依然能够自适应重组,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增强战场生存能力。

高度聚合,提升打击强度。分散部署是“形”,聚合打击是“神”,依托网络信息体系,为作战区域内各个武器平台提供随遇接入的网络信息接口,实现“形”分后的“神”聚,兵力分散火力集中可涌现出反无人机作战平台1+1>2的效能,可在任意时间和空间对敌无人机及无人机指控中枢实施分布式杀伤,为敌制造“战争迷雾”,提升敌单方的战场不确定性。要制定周密的协同规则,运用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使分散部署的武器平台组织自适应协同,打击效能不降反升,让敌始终处于疲于应付、防不胜防的状态。

加强保障,提高可靠程度。分散部署虽然提高了生存能力和作战突然性,但也对保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分散部署增加了保障的穿梭距离,如弹药和油料的补充、装备的保养抢修和卫勤救护等任务量大幅提升,要预先为各个武器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携行更多的补给,主要依托各平台自主保障;各个武器平台之间距离增大,通信手段变少,抗干扰能力下降,信息延迟或丢失现象会普遍存在,要加快技术研发,以支撑分散部署情况下的网络通信;网络节点通信增多,信息可能因为超时导致丢失,使终端客户无法感知请求结果的成败,同时网络通信安全性下降,保密数据容易被敌访问,要周密制定通信联络规定、严格通信纪律要求,且为每台计算机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技战一体,多策善谋,前瞻创新

技术决定反无人机作战的战术运用。反无人机作战的指挥员必须深入研究无人机/反无人机的技术,掌握我反无人机作战平台的技战术性能、参数及作战样式,尽最大可能搜集敌无人机的相关信息及其作战行动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反无人机作战的制约因素,在理解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运用谋略和创新战法;运用谋略必须以技术为依托,不依托技术就会产生脱离实际的“点子”,可能会因技术制约而无法运用谋略或不能将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谋略遵循反无人机作战的原理机理。反无人机作战的成功谋略必然是遵循原理机理的,且须与我方作战能力相适应,伊朗就曾利用技术手段成功地将在伊朗周围侦察的美军MQ-1“捕食者”武装无人机和RQ-170“哨兵”隐形侦察无人机完好无损的捕获,后又以同样的方法控制了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并成功引导其降落在伊朗境内的机场。谋略运用必须与原理机理相统一,谋略运用如果不符合技术原理、作战能力,很可能会自欺欺人、怪相百出、适得其反。

前瞻创新反无人机作战的技术战术。随着无人机威胁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掌握更加先进的反无人机技术和创新战术来应对这些不断增长的威胁。一是要致力于研发具有新技术、新功能的反无人机作战平台,前瞻设计新型传感器和效应器以改进反无人机作战系统。二是要在技术战术层面着力提升反无人机作战平台的机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防止出现误击、超杀、漏拦的现象,以应对无人机日新月异的交战规则。三是要加快研发动能武器,相比于传统武器,动能武器针对敌无人机作战力量的时敏目标能够瞄得准、够得着、打得到,如美军研发的“多向防御—快速拦截系统”,可以批量发射20~40毫米的智能弹药,兼具打击精度、速度和密度。四是要创新研究定向能武器。未来反无人机作战,要尽量弃用效费比低的物理域打击武器和易受敌无人机攻击的作战平台,优先使用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