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油底壳/填充泵控制器电路

描述

  泵控制器回路对于有效管理水非常重要。根据水箱或水坑中水的可用性实现自动加水泵和污水泵是有效管理的最佳方法。在这里,我们将通过自动化污水泵并在污水池充满后自动排出水来做类似的事情。该电路可用于地下雨水收集池或下水道系统。此外,该泵控制器电路可以定制为水箱或蓄水池的普通水位控制器。

  

回路

  污水泵控制器的工作操作:

  有关此讨论,请参阅图1(示意图)。振荡器的核心是 U1A、R1-R5 和 C1。R1和R3将V1电源电压分成两半,其组合电阻为R1*R3/(R1+R3) = 50K。由于 R2 = 100K,当 U1A 的输出从地电切换到 15 伏 (+V1) 时,U1A+ 和 R1、R2、R3 的结点从 4 伏切换到 8 伏。R5 开始为 C1 充电。当 C1 充电超过 8 伏时,U1A- 的输入高于 U1A+。这会导致 U1A 的输出切换到 0 伏。反过来,U1A+ 和 R1、R2、R3 的结从 8 伏切换到 4 伏。R5开始排出C1。当 C1 放电低于 4 伏时,U1A- 的输入低于 U1A+。U1A 的输出从 0 伏切换到 12 伏(+V1),U1A+ 的结点和 R1、R2、R3 从 4 伏切换到 8 伏。R5开始为C1充电,循环不断重复。C1在+V1*1/3(4V)和+V1*2/3(8V)之间不断上升和下降。真正酷的是,即使电源电压+V1发生变化,该电路也会以相同的频率振荡!

  U1A的输出是12伏方波,频率约为400赫兹。输出连接到 C2 和 C5,它们为电极对的一侧供电,以检测低液位和高液位的水。电极可以调整,以提供用户所需的任何更低和更高的水平。S1 和 S2 仅表示两个电极对。C2 和 C3 连接到较低级别的电极对,而 C5 和 C6 连接到较高级别的电极对。C3连接到D1,D2,C4,R6,形成连接到U1B +输入的电荷泵。如果水低于低液位电极,则没有振荡电流通过C3,电荷泵关闭。 R6对C4放电,因此U1B+的输出电压为零,低于R5和R4提供的U1B-的8.9伏基准。

  因此,U1B的输出为零,点亮LED,D5(绿色),表示油箱中的液位较低。当水箱液位上升到低液位电极以上时,振荡电流通过水到达C3。C3 将交流电流通过 D1 和 D2,将电荷泵送到 C4 上。当 C4 充电电压超过 5.4 伏时,U1B 输出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这将关闭 LED D5(低电平)并打开 LED D6(黄色,中电平),因为高电平电荷泵关闭且 U1C 输出低电平。虽然U1B的输出很高,但通过R15的正反馈和通过R1耦合的U14C的低输出将U1D +的输入设置为约3伏。由于U1D+的输入小于5.4基准电压,因此U1D的输出为低电平,污水泵将保持关闭状态。

  如果检查连接到U6C+输入的由C3、D4、D7、C7、R1形成的电荷泵,您会发现它的工作方式与低电平电路完全相同。因此,当水连接高电平C5,C6电极对时,C7充电超过5.4参考电压,U1C的输出变为高电平。这会导致发生两件事。首先,LED D6(中电平)熄灭,LED D7(红色,高电平)亮起。其次,由于U1B和U1C都是高电平,R13和R14将U1D+的输入拉到6.2伏,高于5.4参考电压。U1D 的输出切换为高电平。这将通过电阻R1打开Q16,并为继电器RLY1通电。

  这将打开污水泵,并在 LED D8(绿色)上点亮泵。当泵处于状态时,水箱中的水位下降。当高电平 C5、C6 电极对干燥时,D3、D4 电荷泵关闭(归零),U1C+ 低于基准电压,U1C 输出变为低电平,LED D7(红色,高电平)关闭。由于 U1B 输出仍然很高,LED D6(黄色,中电平)亮起。由于 U1D 为高电平且 U1B 为高电平,因此 U1D+ 的电压输入(约 7.5 伏)可保持泵的 ON 状态。当水低于低电平电极时,低液位电荷泵变为零,U1B的输出也变为零。发生这种情况时,R13 和 R14 为零,产生的 U1D 输入电压约为 4.4 伏,这会导致 U1D 的输出切换为低电平,从而关闭污水泵。

  将污水泵更改为填充泵控制器电路:

  假设您希望使用此电路在油箱变低时加满油箱。只需将输入反转为 U1B 和 U1C。也就是说,将电荷泵连接到U1B和U1C-输入,并将U1B+和U1C+输入连接到R8、R9基准电压。请注意,LED D7 将代表一个低油箱,LED D5 现在将代表一个满油箱。现在,当油箱装满时,U1B 和 U1C 将处于低位并关闭加注泵。当水箱低于低液位时,U1B 和 U1C 将升高并打开泵以填充油箱。

  该电路最好的部分是在电极上使用交流电流,以防止它们腐蚀或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它们并导致它们停止工作。这意味着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