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领域干货:SSD取代HDD时机到来

描述

当前是中国发展数据存储产业的好时机。

 

2023年7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在世界半导体大会的开幕式上作出了《大力发展中国数据存储产业,掌握数字经济的发展主动权》的主题演讲。

倪光南院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分支以后会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产业。

SSD

2021年美国提出《创新与竞争法》,要拿出大量资金来发展十大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技术。目前国内对存储的概念还停留在一个小的部件,没有把它上升到一个产业的高度。

SSD

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数据存储量将超过美国,未来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作为数据大国,数据存储产业就需要跟上,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有强大先进的数据存储产业作为支撑,才能有发展的主动权。

SSD

中国新增数据量年复合增长率是30%左右,目前数据存储市场规模还不够大,市场还跟不上数据量的发展,需要充分用好数据量的拉动,把成熟数据成熟产业带动起来。

SSD

从人均的数据存储量来看,目前美国人均存储量是212 GB/人,中国是25 GB/人,美国是中国的8倍,这说明中国数据存储产业是大有可为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SSD

当前,数据存储产业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来自于大语言模型。大模型正在带动各地建设AI算力中心,但是产业主要关心的都是运算力。实际上算力中心的计算能力由三个因素决定:存力、算力、运力。倪光南院士认为,用广义算力去定义一个算力中心,才更准确。

美国的算力中心存算比为1.11TB/GFlops,中国约为美国的37.8%。相对来说,走在更前列,经过市场检验的美国算力中心的存算比会更合理一点。当算力中心可能会出现算力发挥不了作用,这时候就需要把存力提高了。产业应该去研究算力建设,确定一个适当的比重,充分发挥我们投资的效益。确定合适的存算比,有助于当前AI算力中心的建设。

SSD

从技术变革方面来看,存储领域正在发生一项新的技术变革,即基于半导体技术的新型产品替代基于机械技术的传统产品,这一个正在加速进行的客观趋势。

全球SSD占存储市场比重是41.3%,这一比例在美国是56.4%,在中国约为20.3%,说明在国内还是传统存储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了,用先进的半导体存储替代了传统的机械存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有差距也说明有市场潜力。

SSD

SSD对机械硬盘替代的进度慢很大一个问题是价格。不过SSD在性能、能耗方面仍有优势。图上蓝线就是半导体存储的价格变化,红线是机械存储的变化,绿线是SSD与机械存储的比较,在今年大概是2.2,两者有望在2026年实现平衡。

倪光南院士强调,对于存储产品不应该只关注价格问题,综合各种性能来看SSD的性价比已经超出了机械硬盘。

SSD可以实现用先进的压缩算法,把数据更好的压缩,可以去重,可以更好的加密解密,用新的文件系统等等。在招标中只考虑价格,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是不对的,倪光南院士也建议有关方面在招标项目规划之中,更加全面考虑存储产品的多种性能。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半导体存储替代机械存储的产业变革。

用SSD替代机械硬盘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也有好处,因为现在的机械硬盘市场完全被外国厂商垄断。倪光南院士提到,在新型存储的产业链上游国产公司布局是比较完整的,目前来讲主要的芯片像NAND,DRAM芯片都可以自己生产。从中游来讲,国内在核心存储设备、系统架构软件都有自主创新的东西,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比如像华为的存储在全球仅次于EMC。在新型存储领域,中国品牌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是发展中国数据存储产业的好时机,倪光南院士给出了几点建议。

1、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为促进产业更好地发展,以“行标”或“团标”的方式,发布“算力中心建设指南”;提出“算力”与“存力”的适当比率范围;提出“存力”中采用SSD先进存力的适当比率范围,避免大力发展算力中心建设中的某些倾向,均衡部署,均衡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2、政策引导,力推SSD取代HDD。存储设备的政府采购、招标等项目中,应优先支持SSD,不得以单一价格指标作为评标依据;重要基础设施的存储设备,政府应政策引导指定采用国产SSD以此促进国产SSD的产业发展。

3、安全测评,公平公正。美光未通过中国政府对其的安全审查,为国产存储产业发展提供发展窗口期。存储领域应以此为契机,重视对存储产品的安全审查,包括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尤其是对于存储整机、主控芯片、存储文件系统等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参照信创工作经验,实施“自主可控测评”,根据第三方测评机构给出的自主可控测评分值作为选择依据。

4、千秋大业,人才为先。重视高校存储产业人才培养。存储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研发需要大量具有存储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北美有60+高校开展存储领域研究,领军教授80+,博士团队500+;西欧有20+高校开展领域研究,领军教授30+、博士团队200+;目前国内仅有10+高校开展存储领域研究,领军教授10+,博士队伍100+,硕士不足300人。数据看出,人才基数与中国整个存储产业和应用市场体量来讲显然是不匹配的,建议在高校要增设存储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扩大存储人才培养规模,并从收入、激励机制、基本公共服务等多角度构建新的人才政策,吸引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

5、集聚产业,协同攻关。建议将数据存储列入信创范围,与上下游产业协同促进国产信息技术生态发展。同时设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相关产业链中数据存储专项,组织国内产学研用各界联合攻关,实现全产业链风险可控;成立存储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创平台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形成原创性成果,提升国产存储全球技术竞争力。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